日期查询:2022年01月31日

狠抓“四个坚持”探索两新组织团建有效途径

共青团山西省委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是团员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在其中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团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省委关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创新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团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面,持续探索团组织和团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服务青年需求和企业发展,提高团组织对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力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
  
  一、背景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特别是要着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团员青年在思想意识、流动分化、生活方式、行为特点等方面均发生深刻变化,对于共青团改变简单应对行政区划、固守单位设置组织的传统做法,构建覆盖有效的新型组织体系,推进组织形态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全省范围来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仍然与传统领域团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还存在许多“盲区”和“飞地”,是亟待加强的“短板”,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切实发挥好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作用,不断提升两新组织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不断增强他们对党的向心力,扩大和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确保高位推动。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团省委积极争取省委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工作支持,联合印发《关于坚持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共青团工作的通知》,明确两新组织团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工作要求等,为科学、精准推进有关工作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市县两级两新组织团建全方位纳入当地党建工作之中,实现同部署同安排、高位推动。二是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提出 “到2022年建团100周年时,已建立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组织建团率达到60%,符合建团条件的规上企业建团率达到85%以上,符合建团条件的各级青联、青企协、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青科协和青法协等团属协会成员单位建团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任务,将两新组织团建纳入市县两级团委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压实市县两级团组织两新组织团建主体责任。全面推动青联、青企协、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属组织非公企业会员单位建立团组织,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作为年度评议、评优的重要依据,充分用好考核指挥棒,确保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三是加强统筹调动。争取省委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省市场监管局、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等单位支持,成立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团工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3名、委员5名,书记由团省委处级干部担任,副书记及委员分别由省市场监管局、省民政厅、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青少年机构和社会组织等方面同志兼任,集中行业领域优势,统筹领导推动全省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二)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重点分类推进。
   一是推进园区带动非公企业建团。争取各类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管理委员会和党组织支持,强化产业园区团工委建设,积极与园区内企业建立工作联系,注入工作品牌和资源,推动非公经济组织建团,我省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全部建立区域型团组织。团省委积极助力山西综改示范区团工委建设,选派机关系统4名专职团干部驻团综改示范区帮助工作。市县两级团委向各类园区派出团工委或工作组,推动指导园区内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二是推动行业领域有效覆盖。省市两级团委积极借助党政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等力量,在团员青年聚集、联系服务有一定抓手、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行业领域组建行业团组织,目前省市两级在律师、快递、餐饮、街舞等领域实现了突破,建立行业团(工)委19家。三是切实发挥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示范作用。省市县三级团委积极推动青年员工集中、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团,并依托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大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两新组织建团,以点成线、以线扩面地扩大团组织覆盖。截至目前,我省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全部完成了团建工作,对其他两新组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认真做实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坚持以上率下,实施全省两新组织团建“百日攻坚”行动,通过日常通报、倒排工期等方式,压紧压实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主体责任,带动全省青年联合会和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等团属青年社团及其会员(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团建任务。截至目前,符合建团条件的省市两级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已基本完成团建工作。
   (三)坚持规范化建设,提升团组织活力。
   一是严格规范团组织建设。按照 《团章》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等要求,对照“一带三强”创建标准,根据团员人数和工作实际,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三种建团方式,规范建立非公企业团组织。对规模较大、团员青年数量较多的单位独立建团;对规模较小、团员数量较少、暂不具备独立建团条件的单位,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原则建立联合团组织,或挂靠乡镇(街道)、村(社区)团组织;对暂不具备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先行建立青年社团或兴趣小组,发现和培养青年骨干,为建立团组织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推动配备能力强、素质高、品行好、热心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在青年中有较高威信的党员或团员担任团干部。二是狠抓团员团干部教育管理。集中组织新任职的团组织书记进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共青团工作。严格团员团干部考核评议,每年针对团支部开展对标定级,根据工作实绩,进行星级评定;针对团员开展教育评议,按照 “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进行评定;针对团组织书记,每年开展集中述职评议工作。三是注重提升组织活力。积极培育两新组织青年加入团组织,2021为两新组织单列团员发展计划1600名。依托“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通过组织举办相亲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为非公企业的青年提供婚恋交友、学习成长等服务。联合全省银行金融网点打造300个“青春驿站”,为快递、外卖、网约车群体开辟专门休息区,提供饮水、充电、网络及卫生服务。专门在“五四奖章”和“两红两优”等表彰项目中设置非公企业组织表彰比例。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非公企业组织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两新团组织形态。
   积极创新以业缘、地缘、趣缘、乡缘等为纽带的青年组织形态,在县域广泛建立团组织主导的志愿者组织、创业者组织、文艺组织、体育组织、社会实践组织等各类便于青年社会参与的青年组织,扩大团组织主导的县域基层青年的组织体系。注重在联系服务青年的工作中,将青年组织中的优秀青年发展为团的骨干,具备条件的建立团的组织。截至目前,建立团属青年社团456家,直接联系青年10.16万人。
  
  三、工作成效
  
   (一)两新团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
   通过实施“百日攻坚”等行动,全省两新团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省成立市级两新组织团工委3个,县级两新组织团工委23个,非公企业团组织4537个,社会组织团组织526个。我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全部建立团组织。
   (二)两新团组织的组织力有效提升。
   通过培育和打造两新组织团建示范点、派驻团建指导员、强化团干部培训、表彰激励等方式,有效增强两新组织建设水平,两新团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度,全省两新团组织对标定级开展率达96%,团员教育评议率达94.6%,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率达99%。
   (三)两新团组织作用发挥日益明显。
   两新团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教育引领青年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步显现。近年来,我省两新团组织通过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捐款捐物、组建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形式,广泛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社会治理等工作,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做好团建工作的前提基础。
   党的领导是做好团的工作的关键。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党组织支持,借鉴党建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管理、民政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把行政监管、行政指导与团建工作有机结合,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才能不断扩大两新团组织覆盖面,提升两新组织团建质量。
   (二)加大支持力度,是做好团建工作的关键要素。
   目前,在两新团组织中,推动工作主要是靠兼职团干部,他们本身都有各自的主业,且都有比较刚性的考核,而兼职团的工作很多并没有刚性的考核,更多需要依赖团干部的主动自觉,存在 “工作时间难开展、业余时间开展难”的现实困境。需要选派团建工作指导员,常态化指导非公企业组织团建工作,为两新组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支持,实现激励到位、支持到位、保障到位,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才能不断夯实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基础。
   (三)加强示范带动,是提升团建工作的有效路径。
   两新组织人员流动性较大,普遍对团的工作不太熟悉。只有选树一批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示范点,加大宣传、推介典型,提供各种可学习、可借鉴的样板,才能更好地引领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把团建工作有机融入项目建设、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中,才能更好地促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整体提升。

oote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