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9月13日

主动上“疫”线 甘做“螺丝钉”

  本报记者 张丽
  
   大学里,刘欣宇是个热心肠。新生校内搬迁,她冲在第一线,为有需要的学弟学妹搬行李;身为班长,在疫情、汛情期间,她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及时传达学校关于疫情的相关部署,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被他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近日,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1801班的刘欣宇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她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从那一刻起,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逆行而上 初启志愿之门
  
   今年1月,疫情悄无声息地发生在刘欣宇的家乡——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随着20多个小区被封闭管理,她的家乡成为中风险地区。
   在家乡区委的号召下,全体市民踊跃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一名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刘欣宇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要求为疫情防控做些事情。
   “哪里需要大学生,我就一定会去支援。”抱着这样的想法,她第一时间到当地志愿者中心报到,发挥自己善于运用电脑的特长,帮忙录入志愿者信息。在中心的几天里,她多次听到总指挥提及前线志愿者紧缺的事情,便主动请缨,前往“抗疫”一线。
   经过短短半天的培训,刘欣宇掌握了怎样穿脱防护服、核酸检测的基本步骤、核酸检测过程中如何组好防护等知识。培训刚刚结束,她就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匆匆赶往封闭小区。
  
  主动请缨 走上“抗疫”一线
  
   在“疫”线,刘欣宇负责坚守一个单元楼。她告诉记者,楼中居住着密切接触者的家属,组织要求她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再去监督他人。
   从早上6点坚守到晚上6点,刘欣宇听从安排、履职尽责,没有丝毫怨言,甚至有时会帮助晚班的志愿者再站一班岗。
   腊八节来临时,她仍然坚守岗位,认真值守。为表感谢,附近居民送来了热乎的八宝粥,这让志愿者们心里暖暖的。
   “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一群人一条心,再苦再累也愿意。在一起不容易,点亮生命不放弃。”在寒冷冬夜,刘欣宇和志愿者跳起了手势舞,传达了自己“战疫”必胜的决心。
   “战疫”期间,主动送来方便面、矿泉水、热牛奶的热心市民,马不停蹄劳累一整天却始终坚持到最后的核酸检测医生,还有千千万万用实际行动支持抗击疫情工作的家乡百姓……如此种种,都给予了这个辽宁姑娘莫大的勇气与决心。
   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刘欣宇每3天就要从1楼到17楼挨家挨户地通知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当时的室外气温已是零下摄氏度,跑遍整个单元楼的她,防护服内全是汗水。
   “前后请保持1米以上距离,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当有居民出现不满的情绪时,刘欣宇会拿起大喇叭耐心安抚,并帮助他们消除恐慌心理,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虽然我们做的都是一些零散的工作,但我却不觉得枯燥。相反,我相信我这颗‘螺丝钉’可以为家乡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工作虽然琐碎,但刘欣宇毫不马虎。
  
  日夜坚守 只为共同信念
  
   “在全区解封的那一天,成百上千的居民走出家门欢送我们。听到他们喊着‘你们辛苦了’,我们所有志愿者都流下了泪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虽然大家素未谋面,但请我们每一个人平平安安。”刘欣宇感慨道。
   脱下防护服,经过全身消杀、脚底消杀,按程序取下防护口罩,再戴回普通口罩,在最后关头,刘欣宇也要按照程序认真做好消杀工作,保护自己。
   在抗击疫情的十几天里,刘欣宇感慨颇多。她坚定地说:“我看到了居民对我们的信任和积极配合,看到了我们这些志愿者是一条心。志愿者日夜坚守岗位,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信念,拼尽全力保护家园。”
   解封后,经常有人问刘欣宇:“怕吗?”她回答:“怕啊,但是我的家乡‘生病’了,她需要我,我又怎能不冲上去帮一帮她?直到我自己成为志愿者,看到那么多医护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地工作,我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易,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志愿者的决心,这是极其光荣而正确的。”
   刘欣宇觉得,那个寒假,没有她想象的那么惬意,那么舒服,但却是送给她自己最好的礼物。
   今年,刘欣宇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对她来说,这是组织对她的信任,自己更应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校里,刘欣宇也时刻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使命。同学有烦恼也总会向她倾诉,她也会耐心开导,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被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我希望尽己所能去帮助大家。”刘欣宇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