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8月27日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护师 张淑芳

她用34年坚守平凡演绎伟大

  简介
    张淑芳 女,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从事临床一线重症护理工作。曾连续五年获得院级 “夜明珠护士”“优秀护士”等荣誉。
  
  本报记者 王钰钦 文/图
  
   工作34年的张淑芳,已经记不清曾经抢救过多少危重患者,护理过多少瘫痪患者,但始终坚信每一个患者都需要细心观察、耐心护理、洞察病情细微变化,这样才有机会给予他们更加恰当的护理,为挽救生命贡献一份力量。
   “青春定格燕尾帽下,奉献丈量生命长度。我将不负此生的选择,为护理事业奉献终生。”张淑芳说。
  
  争做患者贴心人
  
   记得一名70多岁的老人因患重症肌无力住进神经内科监护室,该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交流困难、呼吸费力。考虑到情况较为特殊,张淑芳便决定守在床前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不一会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经检测,患者血压呈90/60mmHg,血氧饱和度为80%,情况不太乐观,随时有休克的危险。当即,张淑芳向医生告知患者情况,紧急展开会诊和抢救,所幸,患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治疗一段时间后,痊愈出院。对于患者家属及医生们的赞扬,张淑芳表示,自己只是尽了一个护士应尽的职责。
   在日常工作中,张淑芳的用心付出和贴心服务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赞誉和肯定,被亲切地称之为“贴心人”,也正是他们的鼓励给了张淑芳前进的动力。
  
  全方位护理获点赞
  
    大家都知道无陪护病房改变了过去一人住院、全家动员的局面,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而卧床患者背后是护理人员默默的付出,他们不仅要有全面的护理能力,还要兼顾患者的吃喝拉撒、心理变化、病情变化。
   张淑芳回忆,病房曾收住了一名35岁患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气管切开,靠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重、病程长、护理任务繁重,容不得一丝疏忽大意。
   除了日常护理工作外,细心的张淑芳发现,该患者对于治疗存在害怕和抵触心理,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让患者放下戒备,积极配合治疗,她抽出休息时间,守在患者床前,像一位母亲照顾小孩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正是这样的贴心服务,让患者从最初的难为情,变得微笑,开始配合治疗。
   付出终会有回报,张淑芳的坚持终于看到了成效,患者的呼吸肌逐渐恢复,肢体肌力逐渐提高,拔掉气管插管能说话的那一刻,患者的第一句话是 “护士姐姐,是你的耐心和爱心鼓励了我,让我放弃了活不下去的念头,有了重生的勇气。你的微笑就像是一剂良药,给我心灵安慰,谢谢有你”!
   “每个患者的身后都有一个为之沉重的家庭,看到患者转危为安,痊愈出院时,患者家属感激的目光,心里像灌了蜜一样,一切付出都值了!”张淑芳说。
   长期在监护室工作,知道患者虽然不能活动,不能表达,但他们的听力正常,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能够感知到。作为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需要谨言慎行,每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张淑芳努力做到轻言轻语,动作柔和,说话和颜悦色,用善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温暖每一名患者。
  
  坚守信念砥砺前行
  
   “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曾抢救过无数个患者,让许多患者转危为安,重回家庭,可我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说起家庭,张淑芳满脸愧疚,“唯一的孩子在青春年华、风华正茂时,忽然得了重病,爱人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看得晚了,孩子血小板为零,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骨髓移植。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傻眼了,怪自己没有早点儿请假带孩子去看病,至少我是学医的,懂得多一点儿。现在孩子做了骨髓移植,在医院住院,作为母亲的我,却无能为力。”
   “当她走进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走上工作岗位,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便立刻精神百倍,忘记内心的痛苦,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张淑芳的同事说,好的作风会互相影响,她的护理经验、优质服务值得大家去学习、去传承。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张淑芳的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面对这些荣誉,她表示,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进一步。现代护理事业不断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她会更加努力,坚守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