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8月27日
《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发布

山西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本报记者 孟绍毅
  
   一个目标:“为山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两项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
   聚焦五大领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富民战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三大举措:“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
   8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一场,主题是“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国旺,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孙四军,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张爱萍,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韩瑞勇,深入解读了《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统筹推进资质教育和学历教育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持续推动教育改革,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战略目标,着眼产业布局结构对人才的广泛需求,打破常规、务实创新,提出统筹推进资质教育和学历教育两大领域,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明确要求,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指引、奠定了基础。《规划》由11章48节构成,以‘锚定一个目标、坚持两项改革、聚焦五个领域、实施三大举措’为主线,明确‘十四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吴海亮说。
   据介绍,锚定“为山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一根本目标,从服务山西转型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六新”突破、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等重大战略的人才需求,将教育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将统筹推进学历教育和资质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用才与留才并重,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 “活力”竞相迸发、教育改革提质增效。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聚焦改革开路、制度开放,全面深化基础性、牵引性、战略性重大改革,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制度短板,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聚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富民战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五大领域,设定了23项主要指标。提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完善和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努力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全面振兴;实施技能富民战略,把抓技能提升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吸引更多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
   通过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三项举措,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教育制度体系。
   此外,《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考核评价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地方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战略性地位。根据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高等教育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构建起具有山西地域特色、能够支撑起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李金碧说。
   完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我省将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北大学率先发展,争先进位,提升综合实力,打造高等教育发展的“旗舰店”“领头雁”。支持其他博士授权高校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特色发展,进入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推动其他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面向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目前,“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省将立足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要求,坚持总量调节和结构优化并重,围绕“六新”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层次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稳步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校,鼓励在高校内设置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换挡升级。
   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振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积极探索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人才培养新机制。深入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两个“双万计划”以及六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营造“质量文化”,让管理严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质量高起来。
   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鼓励高校依托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启动“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各培养单位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各类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项目化、普遍化,打造创新创业金课,推动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向大学生开放,立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作为引领 “创新创业教育”的“火车头”“风向标”,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双创项目孵化转化能力和水平。
  
  确保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十三五”末,我省专技人才总量达到202.4万人,高、中、初级比例为9.5∶39.9∶50.6,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省紧紧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更趋合理,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为目标,全力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达到230万人左右,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提高到10:40:50,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大幅增长,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引领和支撑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孙四军说。
   为此,《规划》提出了具体措施,以确保达到上述目标。
   实施“三晋英才”支持计划,突出高精尖缺,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力培养和引进能够引领我省产业发展、带动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军拔尖人才。建立省级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定期发布全省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继续举办山西·太原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打造山西招才引智活动品牌。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支持留学人员来晋(回省)创新创业,选择500项左右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和服务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支持海外留学人员通过兼职、合作研究、讲学、考察咨询、中介服务等各种形式来晋创新创业。加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力度,扩大设站数量和招收规模,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力争到2025年,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达到100个,吸引5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我省入站工作。对出站后留(来)晋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专项资助。
   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励制度。积极落实高端人才生活和工作待遇,想方设法解决好其配偶子女就业、教育、医疗等需求。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广泛参加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合作。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创新创业、创造佳绩。
   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分系列修订高级职称评价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市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单独评审。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依托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进行职称评审。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办法,满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新业态职称评价需求,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
   聚集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围绕构建先进制造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域协同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构筑黄河和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举办35期左右省级高级研修班,重点培养培训2500名左右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牢牢把握基础教育的公益性,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并将继续推进新发展阶段“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坚持技能就业、技能富民,把抓技能提升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着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进一步增加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1年全省投入20亿元,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就业技能培训,高标准全面完成国家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目标,全年完成200万人的职业技能培训、100万技能人才的取证任务,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26%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占技能人才的30%以上。‘十四五’末,全省持证人员总量达到1100万人以上,占从业人员的55%以上。其中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7%以上;中高级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6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总量的80%以上。”张国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