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7月26日
共青团阅览室·在党旗指引下的山西共青团(三十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团的改造

  1936年11月,为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史称“团的改造”。1936年11月,团中央成立了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青救会”)筹委会,成为统一的全国性的领导机关。
   山西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敌寇开展游击战争的精神,山西全省分为三个根据地,分别为晋西北(后改为晋绥)、晋察冀(含河北、察哈尔部分县)、晋冀鲁豫(含河北、山东、河南部分县);1941年,日军修建了白晋(北起祁县白圭镇,南达晋城,实际只修到长治)铁路,从此把太行和太岳分割为两个根据地,但都属于晋冀鲁豫边区。
   山西各青救团体是在1937年9月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才开始成立的,在此之前群众性抗日救亡工作一直由牺盟会领导。很快,全省各根据地开始成立青救总会,选举产生执委和常委,制定组织章程,青救会组织一直到村。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青年团体迅速建立,在根据地有青救会、武装和不脱离生产的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青年队、抗日少先队、战工团等青年组织,在国统区有民先队、学联、青年救国团、民青、民协、民主青年社等青年组织。到1942年,由于日寇的疯狂扫荡,个别根据地日益缩小,将各级群众团体领导机构进行精简,统一由“抗联”领导,但农、工、妇、青等各抗救会依然保留。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青救会”组织依然保留,后才被“青联”所代替。
   各个抗日根据地的青救会组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青年投身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生产、拥军优属、代耕土地、抢险救灾,参加民主政权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根据地的各方面工作,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上阵杀敌,站岗放哨,救护伤病员,运送给养,破坏敌人运输线,涌现出大量民兵英雄和儿童英雄。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山西的青少年再次投入对敌斗争中。
   1946年8月26日和9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两次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关于建立青年团的问题,决定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青年团组织。会后,拟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1947年,中共晋绥分局发出《关于建立毛泽东青年团的指示》。随即,晋绥二地委在五寨、河曲等县,晋绥六地委在宁武、崞县(今原平市)、代县、静乐等县,试建毛泽东青年团。太岳区也于1947年上半年在太岳中学赵城分校(驻广胜寺)建立了毛泽东青年团,随后在阳城、沁源、翼城等地试点建团。
   1949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同年2月,中共太岳区党委作出《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计划》。于是,中共太行区党委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太行区筹备委员会,在区党委领导下负责太行区的建团工作。中共雁北地委决定,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雁北工委,各县委建立了团的组织。3月,中共太原市委在驻地榆次城内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太原市筹备委员会 (以下简称“青年团太原市筹委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阳泉市筹备委员会成立,开始阳泉的建团筹备工作。5月,大同市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国民党统治区虽然没有开展青年团的试建工作,但是斗争的实践为青年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试建青年团工作在各解放区的广泛开展,使基层团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团组织充分发挥党的助手、行政帮手的作用,为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扩军、土地改革、保卫解放区新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瑜/文)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