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6月04日
沿着英雄足迹·游山西百条红色线路

和顺燃起抗日烽火榆社回荡英雄赞歌

  本报记者 田璐
  
   晋中市和顺县、榆社县是革命老区,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顺县红色文化资源富集,革命遗址达70余处,2019年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榆社县不仅历史文化厚重,还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北方活动较早的县域。近年来,两县政府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先后实施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带领游客穿越历史烟云、回望峥嵘岁月。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 创立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在太行山巅、清漳河畔,晋中市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坐落着一座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该园是省、市、县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总司令于1937年10月率八路军总部首登太行山。11月,他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进驻和顺县石拐镇 (现为横岭镇石拐村)。当日召开会议,宣告成立晋察冀军区,创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随后,八路军总部在石拐召开意义极为深远的高级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给总部的指示,具体部署了关于进一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工作。会议决定,115师之晋察冀部队(晋察冀军区)和晋西北之120师部队,继续就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做好粉碎敌人“围攻”的准备;115师主力一部由晋东南转入吕梁山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129师和115师一部一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两山脉,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这一系列会议在129师、115师、120师征战史上和八路军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被称为“八路军石拐会议”。
   石拐会议不仅是创建以山西为中心三大根据地的里程碑,还拉开了以八路军为主体的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争的帷幕,使全民抗日烽火从太行山巅燃遍整个华北,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于2011年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为纪念碑、展览馆、石拐会议旧址院落三个部分。其中,纪念碑高19.45米,寓意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石拐会议旧址院落则是一处明清风格的院落,中间是召开石拐会议的主院。
   三大主体工程由三条花岗岩台阶连接。其中,纪念碑至展览馆有129个台阶,寓意八路军129师;石拐会议旧址至纪念馆有115个台阶,寓意八路军115师;广场至展览馆的连接处由129个宽20米的超大型台阶与双向楼式台阶组成,寓意和顺大地留下光辉足迹的129师。台阶下端紧衔广场,广场南端有两组大型八路军首长雕塑像,广场北端建有由 “红五星”“1937·11·11”“八一”数字组成的入园大门,寓意1937年11月11日石拐会议召开。
  
  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 组建太行山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
  
    和顺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八路军石拐会议之后,华北抗日战场由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争转为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秦基伟、赖际发受八路军129师委派,在太行山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和顺县组建了太行山区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秦赖支队。这支队伍是八路军129师的第一支游击队,也是太行军分区第一支地方武装,是太行区地方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
   抗日战争中,秦赖支队反奸锄特、袭扰日伪、反封锁、反扫荡,威震敌胆。革命先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史迹,被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2013年,和顺县委、县政府决定修缮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历时两年多,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院终于恢复了原貌。
   坐落于和顺县义兴镇会里村的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为“一进三院”式结构,共设“支队诞生”“初露锋芒”“纵横太行”“屡建奇勋”“英雄礼赞”“浩气长存”“太行情怀”等展厅,展出图片200余幅、文物近300件,全面展示了八路军129师秦赖支队建立、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彰显了秦赖支队抗敌御侮、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现如今,这里是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也是和顺县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榆社县烈士陵园 建亭立碑缅怀英雄
  
    榆社县是一座可歌可泣的革命老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太行抗日腹心地,这里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5月,榆社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榆社烈士建亭立碑。1989年,榆社县烈士陵园搬迁于箕城镇板坡村,并建有七顶牌楼、两座六角亭、七块纪念碑及雕塑、展厅、纪念塔等,安葬无名烈士2000余人。
   2009年,榆社县烈士陵园被列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被列为晋中市国防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建军节和烈士纪念日,榆社县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各界群众都会自发组织前来扫墓,纪念在抗战中为国家作出贡献的革命先烈。
  
  马定夫烈士故居纪念馆 爱民模范精神永存
  
    榆社县箕城镇东汇村是革命烈士马定夫的故乡。
   马定夫,1915年生。他在学生时代就积极追求进步、探索革命真理,并写下了“愿将浩气弥天地,不让金钱累子孙”的豪言壮语。1936年春,马定夫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成为坚定的革命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弃学回乡参加革命。1937年10月,他正式组织了抗日游击队,担任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兼指导员,后任新编第10旅30团政委等职。在30团任职期间,他率部来到太谷县(现为太谷区)南山根据地中北岭一带,参加夏收保卫战。他指挥部队,在民兵的配合下,采用阻击、伏击的战法,粉碎了驻太谷日伪军的偷袭,击毙敌人30余人,大获全胜。同年7月,200余名日伪军偷袭南山枫子岭。战斗中,他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为纪念这位英勇战士,30团3连被命名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枫子岭村改名为“马定夫村”。为缅怀英烈、激励后人,2005年,马定夫的家乡建起了纪念亭;2011年,榆社县举行了马定夫烈士故居纪念馆揭牌仪式。
   站在整洁肃穆的六角形纪念亭前,“马定夫烈士亭”两边挺立着的青松,展现着蓬勃的生命力。马定夫英勇献身的事迹和爱民模范精神至今在当地口口相传,马定夫烈士纪念亭一直是人们缅怀先烈业绩、接受传统教育的理想去处。

ML, like Gecko)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