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4月16日
沿着英雄足迹·游山西百条红色线路

壶关常行村 惊天动地的四天四夜

  本报记者 田璐
  
   长治市壶关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高居上党,横跨太行,白陉古道贯通东西,长城雄关凸显其战略要地作用。作为太行锁钥,壶关县集纵深防御与立体防御于一体,不仅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还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县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遍及境内10多个乡镇区,有常行村窑洞保卫战旧址、抗大一分校真泽宫旧址,还有朱德总司令旧居、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等红色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共生,红色资源与周边产业多元互补,让众多到壶关县旅游的人们可以一边追寻红色足迹,一边领略太行风光。
  
  东井岭乡常行村 民兵巧用窑洞战克敌
  
    抗战爆发后,壶关成了太南抗日中枢。八路军在东长井、五龙头、内王、东归、河头(当时属壶关管辖)痛击日寇,壶关成为晋冀豫根据地的大后方。十二月事变后,壶关又成了抗日前沿阵地,兵家必争战略要地地位再次彰显。直到1945年9月,壶关抗日民主政府带领当地百姓迎来了壶关的彻底解放。
   从此,壶关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崇山峻岭之上,峡谷河流之旁,众多的军事防卫遗址,昭示着往日太行锁钥、金城壶关的风采。
   就在壶关解放前一年,也就是1944年11月,一篇题为 《惊天动地的四天四夜》的报道出现在了当时的《新华日报》,大众这才知道壶关县东井岭乡常行村的民兵是如何艰苦战斗的。
   1939年,日寇侵占壶关县城后,国民党二十七军占领了壶关南部地区,并成立了国民党政府,驻扎在常行村。该村民兵在共产党领导下,与罗掌、崔家庄等村的民兵成立了联防区,不但保卫家乡,除奸锄恶,还常袭击陵川草坡、平城一带的敌人。陵川的日寇对常行村民兵恨之入骨,经常到常行村扫荡、袭击。
   1944年9月,常行村民兵依托村中碉堡,与敌人周旋了四天四夜,终于等到了区委的救援,而常行窑洞保卫战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如今,当时民兵用过的枪、炮展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内,作为红色的象征永久珍藏。
  
  常行村窑洞保卫战遗址 “爪”形坑道连接堡垒
  
   走进山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壶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行村窑洞保卫战遗址,你会发现,在这一方面积不大的土地上,竟然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普通群众坚持抗战、武装保卫家乡的历史。
   据了解,该遗址坐北朝南,西南环山,北为村民居舍,由碉堡、窑洞、展厅三部分组成。碉堡始建于1943年,2005年进行了重修。碉堡分为三层,第一层与村中的旧煤窑巷道相通,形成了一座坚固的战斗堡垒;第二层和第三层设有枪眼和瞭望口。
   窑洞又被称作 “抗日战斗洞”,是由旧煤窑巷道改造而成。窑洞总长3000余米,呈“爪”形坑道,分别于村中、南山、西山设置三个洞口。村中的洞口上方是三层结构的碉堡。窑洞内还设有弹药库、粮库、临时办公室等,当时的常行村民兵就是依托碉堡和窑洞,与敌人展开了四天四夜的殊死搏斗。
   而在展厅内,布设了展板、解说词、纪录片,以翔实的资料、图片等再现了当年民兵抗日的战斗场面。
  
  抗大一分校真泽宫旧址 精美国保见证历史
  
    抗战爆发,无数仁人志士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培养抗日先锋的摇篮——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应运而生。
   壶关县抗大一分校真泽宫旧址位于该县树掌镇神北村,现存正殿当央殿是元代建筑,寝宫殿为明代建筑,其余都为清代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泽宫是五进院落,规模宏大,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现存建筑有牌坊、山门、望河楼、钟鼓楼、戏楼、梳妆楼等200余间。美丽的传说、精美的建筑,是壶关县境内游人必去的地方。
   沿路拾级登上156阶临河石梯,便能见到一组精美别致的牌楼建筑,这就是真泽宫的牌坊。牌坊前左右各置一尊唐代石狮,虽日久年深,已风化得模样残缺,但它雄健豪迈的气势尚存无恙。穿过牌楼,是气势雄伟的山门。山门两侧高高耸立着东西两楼,称为望河楼。舞楼与望河楼楼顶全部采用琉璃瓦盖顶,楼内四面墙的内壁均采用连环画形式记载着乐氏二女 “隆冬采菇”“酷暑取冰”“尖桶挑水”“捡麦升仙”等神话传说。
   进入山门,便是真泽宫的中心——元代建筑当央殿,再往后就是真泽寝宫。整个真泽宫建筑结构严密,屋檐飘逸舒展,彩绘古朴典雅。
   真泽宫不仅有古代独特的建筑结构特点和民间信仰,在中国革命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当时抗大在这里隐蔽办学,学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在为期半年多时间里,先后有5000余名学员在此生活、学习、战斗过。
  
  朱德划界纪念亭 革命丰碑永不朽
  
    从壶关县城出发,由东南方向驱车约 30公里,便来到了东井岭乡大井村。在一片苍松翠柏中,巍然屹立着朱德划界纪念亭。
   1940年4月24日至26日,朱德总司令赴洛阳与国民党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谈判途中,途经八路军新一旅驻地壶关县郭家驼村,鉴于当时驻壶国共两党军队不断发生摩擦,朱德总司令与同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高级参谋王葆真在郭家驼村共同订立划界界约。即以大井村为界,界北为八路军驻地,界南为国民党军队驻地,界上不驻兵,双方不越界,共同抗敌,史称“大井划界”。它是国共双方在太行山南部地区政治、军事的较量,不仅有效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北扩和骚扰,更保障了太北八路军及其机关的安全,巩固了国共团结抗战的局面。
   在此期间,朱德总司令就住在郭家驼村东湾子大院,现为朱德总司令旧居。该院坐北向南,二进院落。除后院东房已拆除外,其余均保存原貌。
   八百里巍巍太行,探寻太行锁钥壶关的那些红色足迹,砥砺深深爱国情。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