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4月13日
临汾市大宁县医疗集团曲峨镇卫生院医生 周娟

“折翼天使”用坚守践行医者仁心

  简介
    周娟,女,36岁,汉族。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就读于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就读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内科专业,师从山西省名老中医胡兰贵教授,现在是临汾市大宁县医疗集团曲峨镇卫生院中医科的一名医生。
  
  本报记者 王钰钦
  
   “当前,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标志着中医药迎来了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提起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周娟表示:“作为基层中医工作者,我一定不负荣誉,不忘初心,立足本职,造福百姓,为中医药发展乃至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忘初心 坚定从医
  
    “小姑娘,大夫在吗?”“我就是大夫,您哪里不舒服?“小姑娘能看了病吗?”一晃7年过去了,在大宁县医疗集团曲峨镇卫生院里,这个频频被人质疑“太年轻”的小姑娘,早已成为众人眼中医术精湛的小周大夫。小周大夫名叫周娟,今年36岁,虽然身有残疾,但从未向命运低头,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 “白衣梦”。选择扎根大山深处的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尽最大努力为乡亲们带来健康“福音”。
   有着一张娃娃脸的周娟,看起来像20岁出头的小姑娘,但是眼角眉梢却透着历练后的自信与从容。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周娟也不例外。1989年,一场意外给她带来致命打击:因甘蔗中毒致使双下肢功能障碍,父母四处求医、花空积蓄也治不好这一怪病,从此她再也无法正常行走。
   周娟的姥爷是一名老中医,天天为乡亲们看病抓药。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姥爷的捣药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深深触动着她的心弦。她想:“我要重新‘站’起来,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和我一样身陷困境的孩子。”
   梦想熠熠生辉,照亮了周娟的前行之路。在家人的支持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坚强地逆流而上,付出了超越常人数十倍的艰辛与努力,于2005年顺利考入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一名医学生。多年之后,她又如愿考入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内科专业,拜在胡兰贵教授门下。
   一入医门深似海,自此笃行无归途。大学时期,周娟侧重于西医理论,对中医的了解很有限。“跨界”之后相当于从头开始,拗口难背的方歌、晦涩难懂的古籍成了“拦路虎”,令她难以跨进中医学的“门槛”。
   可是,倔强的周娟怎会认输。她再一次发起新挑战,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铆足劲儿攻克难关。她对中医学随之愈发痴迷,学习进度很快跟上,甚至反超,取得了令人羡慕的优异成绩。
   较为系统的中医学理论学习,使周娟对姥爷当年的言传身教有了全新的感悟。在一卷卷厚重的中医药典籍里,她认识了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李时珍等辉映中华史册的医学宗师。与大师们的心灵对话,开阔了她的知识视野和学医大道,从一个个深情的汉字里,她看到了祖国医学灿烂的光芒,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学以致用、回报社会,成为青年周娟新的思考。
  
  扎根深山 守护百姓
  
    2014年研究生毕业,周娟回到大宁县,一头扎进了偏远的大山深处,只因那里是她长大的地方,只因她清楚山区百姓求医的艰难。
   当周娟踏进曲峨镇卫生院时,不由被眼前的窘境惊到:破烂不堪的房屋里光线极差,大型检查设备几乎没有,常备药品大多也不全,各个方面都很落后,整个卫生院很是荒凉、冷清。前来就诊的患者也不多,还常常被她这个年轻医生给“吓”走。
   不被信任、屡受打击,周娟有些难过,但也能理解患者的想法。“在大家的印象里,越是年纪大的中医,诊治经验越丰富,一时接受不了我,也正常!”她进而意识到,有本事才是硬道理,于是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拓展知识面。渐渐地,患者消除了对她的偏见,开始主动上门找她看病。
   “在村里,小病拖、大病扛是常态,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非常重要。”为此,周娟克服身体困难,积极配合卫生院下乡义诊。但是,他们在村委会院子里挂好横幅,反复通过大喇叭喊话,诊台前依然是冷冷清清。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哪怕吃了闭门羹也要坚持。
   久而久之,这份良苦用心终于打动了村民,大家愿意去听讲座,愿意配合检查身体。其间,周娟为一名70多岁的老人量血压,一看高压都到200多了,他自己还不当回事儿。周娟顿时就急了,反复跟他讲高血压的危害,一再劝说他及时接受治疗、长期服药。“老人拗,我就更拗,总算说动了他。后来多次回访,老人按时服药后,血压控制到了正常范围,没有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对周娟而言,乡亲们能够提升防病意识,掌握保健知识,避免一些健康风险,就是她最欣慰的事儿了。殊不知,每次义诊时间过长,周娟的腿部都会异常肿胀,以至于行走更为困难,久久不能恢复。这是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她却总是咬牙坚持,从未向任何人提起。她说,只要能带给患者希望,再苦再累也不怕。
  
  为爱坚守 筑梦前行
  
    周娟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山区,村民们不再叫她“黄毛丫头”,而是尊称她为“小周大夫”,但凡身体不适,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她。
   一名老太太肠胃不适,一吃东西就吐,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老太太想放弃,但周娟不愿放弃,先是柔声细语地鼓励老太太重新建立信心,接着根据她的病情翻阅经典医书,调配了一方中药。四五服药下了肚,老太太的肠胃开始好转,有了食欲,精神头也跟着好了起来。她特意来道谢:“人不可貌相,小中医有一手!”
   渐渐地,小周大夫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周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呼吸机、彩超机等医疗设备都配齐了,常备药品也一应俱全,乡亲们看病更方便了,对健康的要求也更高了。要当好一名乡镇医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懈学习,努力成为‘全科大夫’。”
   去年年底以来,周娟积极参与临汾市卫健委组织开展的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培训班,先后在临汾市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学习理论和实操课程,持续更新和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库。尽管学习繁忙,她还是抽出为数不多的休息日,驾驶着残疾人专用车从临汾赶回大宁,不辞辛苦地为乡亲们把脉、问诊、开方子。
   除了放心不下乡亲们,周娟还惦记着一件事。“我在义诊中结识了一名大姐,她患有脑梗,需依靠轮椅代步。但是,轮椅已经破旧到无法继续使用,老伴推她时很吃力,却苦于没钱更换。我帮大姐向大宁县残联申请了新轮椅,现在已经批下来了。”说到这儿,她不由兴奋地提高了声调,“培训一结束,我就给大姐送过去,她肯定会很开心”。
   乡村医生,是中国医疗卫生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更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医振兴的创新实践者。周娟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守护着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用中医专长和奉献精神,书写了一位白衣战士的人生风采。
   周娟用不懈的努力点亮自己,用自己的光芒温暖他人。为爱坚守,筑梦前行,她掷地有声地说:“只要乡亲们有需要,我会一直在这里,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