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3月08日

2021年太原卫生健康系统计划这样做

  本报记者 陈晓凌文/图
  
   “与上海瑞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加强“5G+医疗”基础建设、推行以按病种付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3月5日,在太原市召开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上,太原市卫健委工委书记、市卫健委主任宫殿元总结了“十三五”和2020年太原卫生健康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十四五”及2021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卫健系统站在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0年 一个战场打赢“三场战役”
  
    太原市卫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领袖嘱托、践行初心使命,在一个战场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健康保卫战、“十三五”规划收官战“三场战役”,交出了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合格答卷。
   全力“战疫”,稳推医改。2020年,太原统筹各方力量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发挥公立医院的骨干作用,特别是市第四人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定点医院救治作用,用30天时间消除本土新发病例,全面遏制疫情传播,用39天时间实现本土病例清零,并常态化落实各项精准防控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输入和聚集性疫情的底线。
   2020年,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了医用耗材加成,太钢总医院等8所三级公立医院完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章程制订,阳曲县人民医院的国家级、市中心医院的省级试点开局良好。十县(市、区)医疗集团全部完成“六统一”管理,全部实行医保打包付费,乡村医卫机构标准化建设率达96%。“信用+综合监管”国家级试点正式启动,围绕医疗机构、公共场所推进实施分类监管,为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全行业综合监管提供了有益经验。
   建体系,保健康。2020年,太原中西医并重、软硬件并举,统筹推进百院兴医、人才强卫、中医药振兴“三大工程”,医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聚焦重大疾病、重点人群筑牢防控屏障,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一体推进常态化防控和公卫体系补短提能,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扩充组建了流调、消杀、采样、检测4支队伍,建成城市核酸检测基地3个,新增PCR实验室50个,单日最大检测量达30万人份,工作经验全省交流。同时,针对疫情、流感多病叠加的实际,制定实施应急预案保障疫苗供应,全力满足群众接种需求。
   初步形成大健康治理格局。2020年是 “十三五”收官之年。太原市连续5年获评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市,先后获批深化医改、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社会办中医、高血压医防融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艾滋病综合防治等8个国家级试点,创成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连续12届24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太原大健康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2%。并深化医改,医疗卫生发展更加强劲。114所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改革前22.3%上升到32.34%,药占比从改革前42.6%降至31.06%。
   医卫服务体系更加优质高效。一张蓝图推进“百院兴医”工程,累计有14个项目投用。建成全国、全省名老中医工作室18个、中医药先进单位(特色基层机构)133个、基层中医馆82个,获评“山西名中医”14人、获批“山西名药”2种。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现了预约诊疗、优质护理、运营评价全覆盖,使老百姓享受到了智慧医疗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城乡居民健康福祉均衡普惠。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靶向救治贫困患者19947人次,报销比例达92%,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因病致病返贫人口全部脱贫。
  
  2021年 站在新起点展现新作为
  
  2021年动员全市卫健系统站在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太原将精准施策严守阵地,坚持“面上放开、点上精准、关口内置、闭环管理”工作策略,毫不松懈抓好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持续抓好医疗机构、商场超市、住宿餐饮、“三站一场”等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疫情防控,扎紧“四个口袋”,严防国际航班经停入境、冷链物流、中高风险地区和陆路口岸疫情输入。
   平战结合提能力。细化完善全员核酸检测方案,加快信息采集系统培训使用,做好防护、药品、试剂等物资储备,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效率和质量。加强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管理,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持续开展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置。
   重点改革完善疾控体系。
  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预测预警能力。要全面启用市公共卫生中心,加强市、县疾控中心基础条件、基本设施、基层人员建设,同步争取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楼立项。
   推动医改深层次挺进。压茬拓展县域综合医改,开展“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年”活动,建立政府办医、行业监管和医疗集团运行管理 “三清单”制度。发挥国家级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优势,依托省城优质医疗资源,推动10县(市、区)医疗集团全部上接三级医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 “三根天线”,重点推进小店、杏花岭、万柏林建成全面紧密型、业务紧密型和支援托管型医联体,推进山西白求恩医院牵头打造以下转患者和下沉资源为主的分级诊疗直通模式,探索建立医联体内专家流动、“处方+药品统管统配”、检查检验一体化服务机制,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加强“5G+医疗”基础建设,争取更多的省级试点。
   加强公立医院内涵建设。
  推广市中心医院、阳曲县人民医院试点经验,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医院按章程管理。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高质量推进DRG付费方式改革,在全市二甲及以上医院开展模拟付费,在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太钢总医院开展实际结算,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医药服务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协调推进药品耗材供给侧改革,抓好带量采购、用药管理等政策落地,促进药价实质性降低。
   全面增强卫健综合实力。
  太原将持续实施 “百院兴医”工程,抓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夯实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强力推进“人才强卫”工程。借力市委人才新政,统筹实施招才引智、人才培育、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基层服务能力提升4个专项行动,通过刚性、柔性引进和开展院际合作、科室托管、学科共建等措施,再引进一批高层次卫生人才、新建一批名医工作室、打造形成一批品牌专科;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卫健工作的重要任务;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统筹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基层中医馆建设,推动清徐县中医院建成投用、杏花岭区中医院通过二甲评审,新建2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加快推进健康太原建设。
  太原将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落地实施健康太原行动,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保障重点人群健康;全面提升卫健治理能力。太原将坚持依法治理,强化综合监管,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党的建设,全力保障卫健失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突出整治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正风肃纪。2021年,太原将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精神状态,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狠抓落实上来。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