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2月05日

华夏第一都临汾 大美汾河入画来

  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汾河,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临汾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汾河文化生态景区是“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上的龙头工程,也是临汾打造文化旅游经济强市的一张金名片。而享有“五千年中华文明地标”美誉的尧都山川秀美,汾河、涝河、洰河、仙洞沟景色宜人,尧庙、尧陵、尧居、大中楼美不胜收。
  
  汾河公园 天然氧吧
  
    临汾汾河公园位于城区汾河河畔,北起屯里大桥,南至108国道大桥,现已成为临汾市目前最大、最集中的公共文化生态休闲场所。公园分为上下游生态湿地段和城区生态文化精品段,精品段设有文化艺术区、科普活动区、素质拓展区、体育休闲区、青少年活动区、地域文化展示区等六大功能区;建有九州广场、廉政广场、萱楼等大小景观节点上百处,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九州广场是为纪念尧帝在临汾 “宾服四夷,划定九州”而建,“尧天舜日”牌坊为汾河公园九州广场主题性建筑,横梁上的“尧天舜日”四个篆体大字由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题写。祥云桥造型别致,如祥云卧波,横架祥云湖之上,桥上五亭相连,似彩莲映水。
   萱楼是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座落在中和堤上,融亭、台、楼、榭、廊、拱等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为一体。萱楼外观五层檐,内设三层,东侧建有音乐喷泉。软索桥桥长99米,是通往萱楼的唯一步行通道。软索桥是古人聪明智慧的体现,用葛绳一拴,上面垫上木头,就可以过河。桥上铺的木条称为“玉简”,因此也叫玉简桥。
   廉政文化广场中心的主题雕塑高16米,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高达5米的铜镜,下部是一口大钟。铜镜在上寓意明镜高悬,大钟在下便于敲击,寓意警钟长鸣。
   汾河公园以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为特色,建筑风格为仿山西明清民间建筑,具有亲水性、生态性、人文性三大特点。园区绿化覆盖率高,呈现出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优美景观,也成了临汾的客厅、城市的绿肺,犹如一座天然大氧吧舒展在人们面前,成为人们休闲、观光、娱乐的好去处。
  
  千古尧庙 雄伟壮观
  
    尧都区隶属于临汾市,地处汾河平原核心地带,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
   尧都历史悠久,相传是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平阳。尧都堪称“华表诞生地”“华人故乡”,享有“五千年中华文明地标”美誉,遗存有丰富完整的尧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
   始建于西晋的尧庙,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原先,尧庙建在汾河西岸,唐朝时期迁到现在的位置,历代均是国家级祭祀场所,清朝康熙帝、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都曾御驾临此。
   尧庙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
   进入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该楼始建于唐朝年间,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雄伟壮观。楼顶直立陶人30余个,陶狮在中间,风吹过来可以上下走动,十分美观。楼后有座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亭中的水井据说是尧帝亲手发掘的。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还有清甜的泉水。
   广运殿就是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大殿始建于唐朝年间,殿内柱子下的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争奇斗艳,实为国内罕见。殿后是寝宫,宫龛内有尧帝和夫人的塑像。
  
  华门内外 孕育文明
  
   早在4000多年前,尧帝就建都临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格局,开创了中国上古社会的文明。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门就是由尧舜开启的,华门就是为纪念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而建的。
   华门,位于尧都区尧都大道,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华门博彩“门”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 “天下第一门”。
   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
   其中的“东方巨龙”指的是华门大厅由8根龙柱支撑,8条巨龙是根据尧时期的古老龙形而专门设计的,无角无爪,龙体不是四足支撑盘绕石柱,而是腾悬飘浮,在中国盘龙造型中尚属首创。
   连环九鼎,也叫八卦九鼎、中华九鼎,是华门的镇门之宝。由主鼎和副鼎组成,八尊副鼎相互环连,围绕主鼎衔接,形成一鼎撑九鼎,九鼎融一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尊九鼎合一的艺术造型,也是中国数千年鼎文化的历史创新。
   每当夜幕降临,华门内外缤纷多彩的立体灯饰、瀑布喷泉与华门广场交相辉映,形成独树一帜的华门夜景。
  
  尧陵祠宇 布局严谨
  
    临汾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传说尧帝死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地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里的沙石岩丘上,于是掬土成山,便留下了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
   尧陵祠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时曾在此屯兵,并祭扫尧帝。唐初期改建为陵园祠宇,并在配殿中塑造了唐太宗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
   相传,献殿后的13级石阶中的第7阶后面有洞,可通到悬棺井穴。
   尧陵东面有个下马庄,再往东有个上马台,传说是尧帝往浮山巡察或避暑时在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
   现存的尧陵和祠宇规模虽不大,但布局严谨。从涝河岸边的山门进入,尧陵和祠宇面临河岸高崖。进门后是广场,广场正中间有一座木牌楼。
   过牌楼是祭祀大殿,大殿外檐檩枋雕饰彩绘很是精美。陵祠建筑依山布置,逐步上升。
   汾河景区纵贯全城,以人与生物和谐共生的滨水生态环境为载体,延续了城市的历史与文脉。而深厚的尧文化资源,为着力推进传统文化与优质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了基础,“华夏第一都”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田璐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m9ybX5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