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1月21日
省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

中考体育分值逐年增加到120分

  本报记者 田凤凤
  
   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陈安平建议中考体育分值逐年增加至120分,他说,中考体育分值提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体育课抢个“主科”地位,而是要发挥体育教育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省政协委员冯琳表示,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提升青少年体质,省政协委员杜宏瑞也建议将体质体能测试纳入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强制性指标,作为学生升学和毕业的基本依据。
  
  建议逐步增加中考体育分值
  
   省政协委员陈安平表示,中考体育分值较低,难以拉开差距,重视程度不足。目前,除大同市(60分)外,山西省各地市的中考体育分值均为50分,与主科分值相差较大,且考生的体育分值平均差异小,区分度低。学校、家长、师生更注重分值较高的主科,而忽略了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作用。因此,相比较智育,体育在学校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未能实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的目的。中考体育考核方式不完善。有部分考生因生理或心理原因在体育考试中发挥失常,“一考定成绩”,缺乏过程性评价。同时,考生临近中考体育测试前去突击训练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造成身体损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中考体育考核内容单一。在考核方式中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采用电子测试。测试项目重点考察学生基础体能,包括必考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20分)、立定跳远(15分);选考项目:一分钟跳绳、掷实心球、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四选一,15分)。而如足球、篮球等团体项目则无法采用电子测试,导致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更加狭窄,同时也缺乏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考察。长此以往,形成学校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状。
   省政协委员陈安平、苏亚君、高波联名提案建议,逐步增加中考体育分值,建议“十四五”规划期间逐年增加至80分、100分、120分,达到与语数外主科一样的分值。中考体育分值提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体育课抢个“主科”地位,而是为推动体育教育的跃升,让学生养成爱锻炼、多运动的好习惯,真正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发挥体育教育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缺少体育运动的时间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体育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体育运动不能正常开展,尤其对于身体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几个月的宅家生活更导致体育锻炼严重缺乏。根据教育部《体质调研》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直在不断下滑,尤其是运动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体能指标堪忧。省政协委员冯琳表示,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体育是“少年强”“体育强”不可或缺的基石型支撑,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当前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现状是即使保证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也只是让学生做些简单的广播体操,而非真正的对抗性的体育运动。虽然学校这样做是为了规避高危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此外,学校追求教学进度,传授内容超出了青少年学生的承受能力,让他们不得不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从而减少了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冯琳说,长期以来,学校体育都是“副科”般的存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不少学校,体育课上“放羊式教学”较为常见:学生跑几圈或者老师带着做些基本动作,剩下的时间学生自由活动,表面上是学习或练习运动技能,实际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关。除学业压力之外,青少年体育锻炼打折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很多学校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取消了很多锻炼形式,使得青少年体育运动质量不高。省政协委员杜宏瑞说,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世界范围内的共同问题,关乎国家发展,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政府均进行了深度干预。在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数据,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卫生保健占8%、生物遗传占15%、环境因素占17%,生活方式占比最大,为60%。破解儿童青少年体质体能不达标的难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行动,着力改变重文化轻体育的教育环境、提高青少年膳食营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改进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开展适合青少年的全民健身项目
  
    冯琳建议,由各地市体育局和教委牵头研究推动,将青少年的课外体育锻炼纳入全民健身项目开发视野,开发实施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学生的项目内容,并依托社区活动中心、青年宫、少年宫等组织各类活动,吸引青少年及其家长参与。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争取在每个学区范围内建立学校、社区的体育资源共享机制。财政要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体育工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的条件保障作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重点,纳入学校教育保障新机制,确保教育的均衡化。针对目前学校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确保体育经费落到实处,建议财政按照国家 《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要求拨出专项经费,使学校逐步配齐有关体育器材,同时挖掘地方资源自制一些土器材。学校在改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物质保障的同时,应广开渠道,多方筹措,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
  
  设计家庭体育锻炼计划
  
    冯琳说,家庭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有机补充,对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增进感情,带动家庭成员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同时,从自身条件出发,锻炼计划要针对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进行区别设计,且尽可能全面有效。如:小学阶段应以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为主,初中阶段针对体育中考的各项内容进行设计,高中阶段则要针对具体活动项目、身心素质发展为主进行设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环境压力,家庭体育锻炼可使身处特殊假期的孩子们缓解作业和网课的双重疲劳,陶冶情操、提高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方面,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个人方面,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并重,磨练自身意志,强健自身体魄。
  
  落实健康饮食规划纲要
  
   杜宏瑞建议将体质体能测试纳入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强制性指标,作为学生升学和毕业的基本依据。要丰富体育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育青少年的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保证学生全面掌握若干体育运动技能。适度延长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和在校自由活动时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2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以体育课、体育活动和竞赛等为载体,鼓励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健身专家走进校园传授科学健身方法,开展科学健身讲座、科学健身指导等活动。
   此外,杜宏瑞表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还需要落实健康饮食规划纲要,确保国民体质体能得到不断优化和稳定提高。实施“青少年健康饮食行动计划”,为欠发达地区儿童提供果蔬、肉蛋奶等营养餐,提高儿童青少年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在城市学生中倡导低油、低糖、低脂肪、低盐饮食。将儿童青少年体检纳入我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中小学生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并将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疾病纳入医保范围。同时,发展儿童青少年健康度假产业,在自然环境好、森林茂密的胜地建设集学习、观光、休闲、体验自然等于一体的儿童青少年活动营和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为城市儿童青少年亲近自然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