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1月01日

你知道的元旦和你不知道的“元旦”

  2021年的曙光已经照进你的心房,不管2020年过得怎样,时间不会停住脚步,元旦依然值得庆祝。
   那么,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过元旦的呢?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实际上,在此之前“元旦”的概念已经频繁出现于诗文之中,南朝文史学家和文学家箫子云的 《介雅》一诗中便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句子。
   “元”表示开始、最初;“旦”表示太阳刚出地平线之际,即一日之始。因此“元旦”就是一年之始、一年的第一天。所以,“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
  
  两个传说———元旦与弥勒佛、舜帝有关
  
   夏朝时,国家被国王治理的是海晏河清,没有动乱,大家都过得很幸福。但是夏朝覆灭后,国家开始动乱起来,很多人都从富裕走向了贫穷。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 (即长工)。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晴,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见过玉帝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降下一道御旨: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原来是弥勒佛。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同时,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的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人们称她为 “脏神”,专管茅房,粪土)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财神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了;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馒头供香,也不愿回天上了。
   玉帝又派了几位神仙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神仙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衣服,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这就是元旦节的来历。
   还有一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为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 “元旦”,或 “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史变迁———古时候的元旦不都是一月一日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我国上古有六种历法,它们分别是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这六种历法都是以朔望月建置月份,岁首有所不同。周历以建子之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颛顼历以建亥之月为岁首。黄帝历和鲁历的岁首至今没有统一的明确说法。建亥之月是十月,建子之月是十一月,建丑之月是十二月,建寅之月才是正月。所以夏朝为夏历正月初一,商朝为夏历十二月初一,周朝为夏历十一月初一,秦朝为夏历十月初一。
   农历的前身是在我国应用了3000多年的夏历。之所以名字叫做夏历,是因为它是大夏人制定出来的。夏历以正月为岁首。
   殷历是远古时代殷商朝代所使用的历法,属于阴阳合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在春秋战国时期,殷历和夏历、周历同时流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殷历被废弃。其后,除了王莽篡位十多年间使用了殷历之外,三国时期魏明帝再度改用殷历,但也只有两年多时间。自此,殷历在我国就绝迹了。
   周公修订阴阳历之后,设置闰月,以建子之月为岁首。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岁月也是这样。冬至之后太阳北移,天气一天天地变暖,古人便将冬至当作是阳的开始,所以有“冬至阳生”之说,而夏至就作为阴的开始。建子之月为岁首,就是以“阳生”那个月份为正月,这相当于现在农历的十一月。
   秦朝使用的是颛顼历,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颛顼历是星象历法,是以参星黎明时开始见于东方为岁首,这相当于夏历的十月,也就是建亥之月。为了避秦始皇嬴政之讳,一月不称为“正月”,而称“端月”。
   春秋战国时期,几种历法在各地同时使用,较为混乱。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用行政手段,颂行颛顼历,使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历法。西汉继续使用颛顼历,直到汉武帝制定了太初历,颛顼历才被废除,而恢复了夏历。因为夏历比较适合农事,农民使用夏历形成了习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王朝寿终正寝。随着封建帝制的消亡,农历元旦也被公历元旦取而代之。为“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经各省都督代表会议表决后,民国政府决定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此前的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商定沿用民国时期已定的公历和农历并举的方案,并且将公历新年之始——元旦列入法定假日,从此成为全中国人民的节日。
   如今,我们说起“元旦”,通常是指公历1月1日,而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这一约定俗成自1949年至今已71年。因此可以说,中国人过元旦已有4000年之久,但是过公历元旦不过半个多世纪。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