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2月23日

发生了什么?长八首飞推迟两天发射

  本报记者 孟绍毅 通讯员 唐阳 魏后福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比原定计划推迟两天发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长征八号首飞任务在原计划的发射窗口到来前被紧急中止?海南文昌航天人又做了哪些努力?
  
  气象数据决定能否起飞
  
    12月20日00时36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按流程开始煤油加注,一切程序都在按部就班进行。
   测发大厅内,火箭各分系统和卫星试验队人员都在各自工位上监视技术数据,01指挥员清晰洪亮的调度指挥口令也在不断响起。
   同样位于指控中心另一层楼的气象会商间,发射场气象系统负责人党建涛和航科集团气象工作人员焦急等待着高空气象探测的数据。
   就在一小时前,他们从观测到的数据发现,受近日南海热带低压和冷空气影响,高空风风速有加大迹象,如果到了发射窗口,风速过大,就不满足发射条件。
   时间紧迫,必须尽快确定发射窗口的气象环境,发射场指挥部决定紧急召开气象会商。
   “首先要排除气象探测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导致数据异常,然后再计算一次。”
   “热带低压云系很强大,在高空中容易辐散,直接导致发射场高空风向突变,不可控因素很多,请上级慎重。”
   经过紧张讨论,科技工作者们很快达成一致意见:迅速检查气象设备仪器,确保探测数据可信,同时增加一次高空探测,再次进行预报。如果条件不满足,火箭坚决不能上天。
   发射场任务指挥部对气象系统的建议表示肯定,增加的这次高空探测将成为关键。
  
  艰难作出决策推迟发射
  
   “5、4、3、2、1,放!”凌晨一时许,增加的探空气球从放球员仙豪手中准时放出。
   探空机房里,指挥员陈阳紧紧盯着数据接收终端。几分钟前,他已经把相关的气象设备反复检查了几遍。可以确定,设备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只能等待探测的高空风数据。
   “报告指挥部,高空风最大值依然大于发射最低条件。”半个小时后,陈阳通过对讲机报告,并指挥操作手迅速将数据提交预报室。
   “推迟发射!”拿到预报室的结论后,指挥部艰难作出决策。
   据陈阳介绍,火箭发射面临的最大气象考验就是“三高三强”,即高温、高湿、高盐,强台风、强雷暴、强降水。
   “在长八首飞中,气象系统更是加紧防范。早在发射前一周就组织高空风加密探测,为掌握发射窗口天气变化规律打好基础。”陈阳说。
   适宜的气象窗口是火箭发射的必要条件之一,气象数据对火箭点火升空十分重要。记者了解到,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会穿越大风区,这个区域的风切变会比较明显,会影响到火箭的飞行姿态。
   为确保火箭“零窗口”发射,文昌航天发射场气象台从成立至今,已连续11年不间断对发射场气象数据进行观测和积累,以便于为火箭发射窗口作精确的气象预报。
   气象系统还根据积累的数据,总结归纳天气演变规律,对雷电、浅层风、高空风等影响发射的重要天气因素,专门进行了技术状态研究和短期预警预报。
  
  集体攻坚克难创造奇迹
  
    12月20日5时许,测发大厅内,马亚奇正指挥全系统按照即定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气象系统值班机房,指挥员陈阳正召集业务骨干开会讨论,重新统筹协调人力配置等相关工作。    推迟发射后,因为停放期间CZ-8火箭煤油贮箱内液体温度升高,导致煤油容积加大,其中芯级模块已不满足发射条件,需进行芯一级煤油部分泄回及二次加注。
   经指挥部决策,火箭动力系统组织对一级部分煤油进行泄回,而后根据气象预报窗口,择机重新进行二次加注。
   此时,气象系统的工作人员已经鏖战一天一夜。为给上级决策提供精准的实时数据,他们从上到下连轴转、两班倒。指挥员陈阳前脚刚开完协调会,后脚就进了机房。所有人都在抢时间。“此时的气象数据很关键,为了窗口大家都很努力。”陈阳说。
   最终,12月22日凌晨,任务程序再次启动。测发大厅里口令声清晰洪亮,发射工位上,岗位人员井然有序,科技人员们愈发坚毅,为着最后的胜利发起冲锋。
   当长八首飞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大家紧绷的神经才得以放松。没有轻而易举的胜利,他们将使命融入岗位,将挑战化作勇毅,将荣耀变成决心,上下齐心,沉着应对,最终成功为年度航天发射画上圆满句号。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