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9月17日

赵高 一名以梦为马的专职社工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我不是指鹿为马穿越而来的赵高,而是以梦为马专职社工的赵高。”通常,赵高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做自我介绍。大学毕业8年来,赵高从未停止做公益的脚步。如今,作为山西尚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公益更是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从义工到社工
  
   2012年,赵高大学毕业。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四处投简历找工作,而是选择做了一名义工,而且一做就是两年。
   面对旁人的不解,赵高说:“做义工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也正是那份喜悦,像是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静待雨露和阳光的浸润。”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赵高也从事了很多种类的工作:珠宝导购、家电销售、摆地摊、做自媒体,但是没有一份工作可以让他充满热血与激情,当作事业来经营。
   2016年,赵高做义工时结识的一位长辈,推荐给他一份社会组织的工作,当时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社会组织”这一名词,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踏上了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
   初识社会组织,赵高发现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公益活动,这让他既兴奋又迷惑。兴奋的是做公益还可以挣工资,迷惑的是做公益活动拿什么来发工资?
   后来他了解到社会组织主要是以承接项目的形式来开展业务的。但是苦于当时山西、太原社会组织可借鉴的案例非常少,于是赵高就和同事一起去珠海、深圳等地学习参访,开发设计了第一个公益服务项目——关爱失独家庭帮扶项目。
  
  关爱失独家庭
  
   世上有一群父母,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经济困难、60年代文革浩劫、70年代上山下乡、80年代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在积极响应“只生一个好”的计生国策后,唯一的孩子却不幸离世。他们由此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
   “失独家庭的父母大部分年龄偏大,没有再生育的能力和再领养的想法,他们需要精神慰藉、经济帮扶、医疗救助和养老等方面的帮助。”赵高设计的第一个公益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失独家庭中的特殊群体——丧偶离异的失独家庭,这个群体每一个人就代表着一个家庭。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我触动很大。”赵高讲述了他与“张叔”的故事。
   张叔是一名肝腹水患者,又是劳改释放人员,出狱后只有社区低保每月的505元维持生计,唯一的儿子也在新婚前意外身亡,从此张叔也成为失独家庭里的一员,精神的痛苦、病痛的折磨、生活的拮据是张叔的真实写照。
   从2016年9月第一次慰问见面,一直到2017年病重住院,赵高一直关注着张叔的变化。因为经济的原因,张叔每次都要等到病情发展到疼痛不已才去医院治疗,导致张叔的病情发展很快。看到张叔非常痛苦,赵高为张叔申报公益基金,申请公益治疗,又在水滴筹为张叔进行筹款,和政府沟通为张叔的住院治疗开通绿色通道,甚至张叔在医院大小便失禁,赵高都一个人处理。
   “我把大量的工作精力都放在了张叔的身上,但是近一年时间的付出仍然没有改变张叔的命运,在2017年7月张叔在医院病逝。”这件事令赵高陷入思考,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到底可以帮助多少个张叔?又有多少个张叔期待着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
   这个时候赵高接触到了社工的概念。“社工全称社会工作者,在学校是一门专业,在社会上是一个职业,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的、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随着学习的深入,赵高发现原来帮助别人也是有专业的,自此他通过学习,考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证书。
   随着失独家庭关爱项目的跟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赵高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思考,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经过他的参与,太原市的失独家庭帮扶项目的政府购买金额由一年的几万元,扩展到上百万的购买资金支持,为太原市的失独家庭帮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甚至为全国失独家庭帮扶提供了可借鉴案例。
   “原来,社会组织就像是一座桥,架在政府和困难群众两端的连心桥。”从那一刻起,赵高告诉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这就是我想要的事业!”
  
  实现自我造血
  
   7月24日下午,平阳路街道长治路社区与山西尚善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镌刻美好社区”非遗桃木雕刻彩虹之旅活动,特别邀请了芮城永乐镇李氏木雕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艳军老师为社区居民传授桃木雕刻技艺。
   雕刻活动结束后,山西尚善社会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还举行了义卖活动,将雕刻好的木牌义卖所得金额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这个名为“山西尚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赵高通过三年的工作积累,在2018年年底,联合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当时雄心满志、意气风发,想要尽自己所学大展拳脚的时候,可是当机构真正办起来的时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赵高体会到原来上班和创业是两个感念,机构的生存问题成了他遇到的第一大难题。
   “本土的社会组织生存面临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和财的问题。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工资低、流动大、人数少、经验不足是机构人才建设的主要问题,而资金来源更是机构发展的头等大事。”
   赵高说,很多单位和个人,一提到公益服务就和免费划等号,或许大家看到的是服务是免费,但不代表这个服务没有人买单。就像我们的机构是民办非盈利企业,机构的盈利所得不可以用于分红,但是可以用于机构的发展。所以,一个好的公益服务项目,既要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还要实现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
  
  开启非遗彩虹之旅
  
   近一年多来,赵高和同事们设计开发的“阅青春 越拼搏”太原市城市志愿者服务项目,荣获2019年太原市第二届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公益创投大赛三等奖;“青春梦 护水行”我是小小演说家公益节水护水项目,荣获山西省“青春梦 护水行”节水护水公益创投大赛银奖。“非遗彩虹之旅”非遗保护项目,入选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志愿城市·太原”基金志愿服务项目。“禁毒防艾卫士考核实验班计划”成功入围2019年团中央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禁毒防艾宣传教育专项资助项目。“坞城路东社区艺术团--社区自组织试点项目”成功入围2019年山西省民政厅社区社会工作室试点项目。“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标太原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机构孵化项目。“拾梦非遗”蒙山下寺底村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入选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志愿城市·太原”基金志愿服务项目。“青少年禁毒主题短视频宣传试点项目”成功入围2020年团中央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禁毒防艾宣传教育专项资助项目。
   其中“非遗彩虹之旅”项目是这个团队打造的品牌项目,项目通过调研了解到山西非遗发展的困境与现状,他们的匠人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赵高,于是他便运用社会组织项目管理方式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发设计了 “非遗彩虹之旅”、“拾梦非遗”等公益服务项目,致力于山西优秀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工作。
   “项目开展至今,得到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志愿城市·太原’基金的支持,筹集项目资金16万余元。与20余项非遗技艺达成合作共识,包括桃木雕刻、琉璃、剪纸、大漆、泥塑、晋绣、面塑、中国结、板笔书画、古琴、刻瓷、舞狮、葫芦雕刻等等,已经支持11个非遗项目。”赵高介绍说,活动已累计开展21次,服务727人次,参与非遗体验584人次,服务对象涉及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党员、少数民族、企业员工等;累计制作非遗成品394件,作品合格率79.6%,其中217件作品代表基金会赠送残疾人代表、社区孤寡老人代表和服务对象,剩余作品义卖101件,62位爱心人士参与捐赠。累计志愿者参与97人次,志愿服务时长301小时。活动覆盖太原市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和万柏林区五大城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和专业组织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中来,让我们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以因为我们的参与而源远流长。”赵高说,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少年,除了体重,没有一丝丝改变。希望更多的爱心志愿者成为专业社工,更多的社工加入社会组织,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共同建设我们的新时代。

.36 (K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