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9月15日
汾西县卓含农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学琴

深山里为老百姓种下摇钱树

  本报记者 赵云云
  
   今年38岁的宋学琴是汾西县卓含农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5年前嫁到山西省汾西县一个偏远的山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她带头发展扁桃。10年时间,她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扁桃种植管理经验和技术操作规程,帮助周边群众发展扁桃经济林17000余亩。
   时间拉回到2009年,宋学琴在网上搜索项目时,陌生的扁桃仁进入她的视线:扁桃仁俗称美国大杏仁,国内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绝大部分靠进口,可用山桃、山杏进行嫁接育苗……
   山桃可嫁接为扁桃,而扁桃在新疆叫巴旦木,商家把它定性为美国大杏仁,是国际紧俏产品,95%靠进口,市场前景广阔。从此,宋学琴决定走上扁桃创业之路。
   在发展扁桃产业的过程中异常艰辛。因为山桃大都生长在荆棘丛生的灌木中,嫁接扁桃首先要清除山上带刺的灌木。因干活往返不方便,宋学琴索性在山上打了土窑洞,一住就是8年。
   宋学琴因开始不懂技术,而走了很多的弯路。为了生存,在每年秋冬时节扁桃树不需要打理时,宋学琴和丈夫带着两岁的孩子去周边的肉鸡场当饲养员。
   经过几年推广,在宋学琴的示范作用下,汾西县发展扁桃经济林17000余亩,成为全国除新疆以外最大的扁桃生产基地。下一步,县里打算引进大型种植加工企业,将小扁桃做成大产业。听到这些消息,宋学琴充满期待,会有更多的百姓因为扁桃过上好日子!
   从嫁入大山,到“嫁上”扁桃,默默的坚守和不懈的奋斗,伴随宋学琴一路走来。“虽然累,但每天都很充实。”宋学琴说,一个人可能在不起眼的角落,但不能把自己“过小了”。一直奋斗着,心里的那个梦想才会有意义!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发展扁桃,她通过传授贫困户成员嫁接、修剪等扁桃管理技术,然后到她的基地干活。另一方面通过为有技术的成员对接到有需求的扁桃园务工,带动贫困户每户增收。宋学琴说,今后她继续拓展销售渠道,让扁桃走进一线城市,同时做产业链,增加扁桃的附加值,把扁桃树变成老百姓的摇钱树,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