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9月01日
朔州市应县白马石乡将台背村第一书记刘晓宇

踏实做事打造宜居乡村

  青春微记录
  
    刘晓宇 30岁,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大同大学外语系,现任朔州市应县白马石乡将台背村第一书记。刚刚驻村工作时,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和强大的工作压力,有时他也会感到精疲力尽,可看到村民得到实惠以及村民对自己极大的信任,他又鼓起勇气、充满斗志,发扬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真抓实干,为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积极贡献力量。
   2017年,刘晓宇被应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第一书记”“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被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本报记者 贺美晓
  
   2017年,刘晓宇从应县国土资源局到将台背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用句老话来说,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8月29日,刘晓宇接受《山西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那时候想着,有困难就想办法去解决,既然来了,就要扎下心、安稳身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些事情。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国土局的大力支持下,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终于把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转变为道路干净整洁、墙壁粉饰一新的宜居村,村民有产业、有收入。面对家乡面貌的大改观,许多外出打工的青年纷纷回村创业。
  
  自垫资金改善村容村貌
  
   将台背村位于应县城南部,属高寒冷山区,距县城45公里,隶属白马石乡管理,是典型的“穷、脏、乱”村庄,自然环境恶劣。全村在册人口91户241人,其中,常住人口21户39人。2015年,因贫困率居高不下,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识别贫困户35户91人,拥有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200亩。
   据村里的老人讲,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每一个到过将台背村的人直面村庄的破落与贫穷,都会情不自禁皱眉头或者摇摇头。连邻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这里来。落后与贫瘠似乎成了将台背村的名片。土豆是该村最主要的种植作物。除了土豆就是油菜花,可惜产量太低,根本解决不了村民的致富难题。久而久之,村里的姑娘选择远嫁外乡,小伙子则进城务工,中年人为给孩子寻求更好的教育与医疗资源也慢慢离乡远去。大多数土地闲置撂荒,村内仅余的有劳动能力但年龄偏大又无专业技能,他们固守着“安土重迁”的思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古老的传统耕作。
   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2018年,刘晓宇争取乡里资金修缮村委会,重新包墙,添置办公用品,达到了正常办公条件,让一线工作人员可以正常开展工作。推进整村提升工程,修建广场400平方米、文化墙180米,对进村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新建垃圾点2处,新装路灯6处,重新翻修进村道路2公里。2019年修建爱心超市,并在爱心超市前修建了400平方米的广场,延伸文化墙90米,对全村进行喷涂粉刷。为推进工程顺利完成,他先行垫付了30万元。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整个村的环境焕然一新。
  
  狠抓党建为脱贫打基础
  
    上任后,刘晓宇一头扎进村里,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主动和村两委干部沟通,和老干部、贫困户谈心,获得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完善了一户一档资料,落实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和长效回访机制,对所有的帮扶贫困户进行回访,做到“四问”,即问效、问需、问计、问政,对贫困户做了全面的摸排,做到理论、政策、典型宣传到位,落实回访常态化,对接全覆盖。
   2019年,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辞职后,他又被委以重任,肩负起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推动村两委工作稳定向前发展。
  
  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刘晓宇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7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作为贫困户鉴定慢性病医疗单位,在业务尚未对接的情况下,他积极和中医院领导沟通,陆续协助21个贫困户办理慢性病卡,每年可报销2000元医药费。
   同年,县委、县政府要求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严守政策底线。他为村里13位符合条件的65岁以上无劳动力的老年人办理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当时,村里有不少人打电话诉苦,刘晓宇深知严守政策底线的重要性,对不符合条件的认真讲政策疏通情绪,化解矛盾。
   积极沟通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村卫生室,完成全部贫困户健康双签约,通过村医、乡卫生院、县中两院三位一体使村民真正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不仅看病方便了,而且在省内看病不用花钱了。贫困户梁义平股骨头坏死,通过大病救助报销了两次手术花费的10万元,现在已经可以走路。
   为落实金融扶贫政策,他主动帮助7户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
   通过积极宣传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协助25户贫困户住进了县城的楼房,并于2019年5月完成了全部宅基地拆迁复垦工作。为了使他们搬得出稳得住,提升生活质量,解决搬迁后的就业问题,他积极联系恒锐达地砖厂、优尊陶瓷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扶贫先扶智,不让贫困代际传递,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协助5名贫困学生办理“雨露计划”补贴;协助梁慧慧、梁海兰2名贫困学生办理了学费减免;2018年,为两名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的学生争取了3000元的助学金。
  
  流转土地狠抓产业发展
  
    2017年,刘晓宇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和国土局帮扶资金5万元,发展黄芪种植385亩;2018年,投资20万元发展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村级经济破零,稳固脱贫成果。
   2019年,他与村两委其他干部探讨研究,决定把坡上无法机械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把能机械耕种的地块流转回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已流转回400亩土地,种植莜麦草,使贫困户不仅可以有租金收,还可享受合作社分红,真正做到长期收益。
   今年,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合作社收入7万元,盈利1万多元。另外,在朔州市军分区的资助下,购买了两台拖拉机,起种土豆机、播种机、收割机以及其他农机用具,提高了该村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为了改善种植条件,平整了土地300亩、垫底60亩。合作社现种植土豆200亩、油菜300亩、莜麦50亩,长势良好。
  
  打造特色美丽写生乡村
  
   2019年10月17日,该村联合乡政府邀请市油画学会人员到将台背村及周边各村写生,创作有灵魂、有温度、接地气,反映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推动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特色写生乡村转变创造了条件。
   两年来,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不少。“从最初的陌生他乡到现在已成故乡的真情,从最初的村民不以为然,到得到村民认可,从来时还是村貌不佳、产业不强的贫困村,到现在发展成为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将台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很欣慰。”刘晓宇向记者介绍说,最初,为了研究探讨发展产业问题、解决矛盾一次次家访;启动合作社项目,自己先行垫付;为新建爱心超市能节省成本,与包工队负责人到各地原料厂谈价格,这些都让他从早忙到深夜,披着星光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废寝忘食、从无怨言,他已经习惯把贫困户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
   “通过这两年的基层锻炼,让我对农村有了更深的感情,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得到领导多次认可。”刘晓宇说,下一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奉献青春力量,主动担当作为,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魅力乡村,进一步扩大产业的支撑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

href="http://b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