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7月24日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探火任务”背后四个山西小伙功不可没

  本报记者 孟绍毅 通讯员 唐阳 魏后福 郑怀周 徐斌如 游连勇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大约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许多航天人的默默付出。《山西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任务中,有4名山西籍小伙在不同岗位保障发射,凭着山西人的纯粹和不服输,肩扛重担,不折不挠,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贡献出了山西力量和智慧。
  
  “很靠谱”的气象技师
  
   火箭能否准时点火、按时发射,很大程度都要取决于当时的气象要素。气象系统作为火箭发射的最后一道关口,承担着地面、高空气象数据采集、危险天气监测预警、大气电场探测等诸多服务保障,聂甲斌就是其中负责雷达探测的岗位技师。
   提及聂甲斌的“靠谱”,同事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记者了解到,聂甲斌在工作中不仅踏实肯干,更出众的是他对业务的那份细心和负责。
   高空风变化情况是影响气象预报的重要一环。基础数据就像是预报的“发令枪”,只有数据合格,预报才能精准无误。为了确保数据精准,聂甲斌每次都会逐一对数据进行判读,从而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去伪存真。气象雷达每秒都会回传一组数据,并随着时间推移,数据量是叠加上升的,有时最多要判读上万条测风数据。
   其实这次任务中,聂甲斌涉及的工作还有很多。他除了要操作L波段雷达外,还要操作风廓线雷达、应急处置等。仅仅在发射前的2小时,他还要协助同事完成空中电场探测、基值测定、数据核查、上报结果等10余项工作。
   由于此次任务发射时间定在中午,所以聂甲斌从前一天凌晨就提前进入到工作状态。晚上当作白天用,与数据为伴,逐条逐个过,通宵熬夜地执行气象保障任务。
   “火星探测任务意义重大,我有幸能参与其中,感到非常荣耀,只要任务成功,再苦再累也值得。”聂甲斌说。
  
  “敢较量”的连接器系统指挥员
  
   连接器分系统是火箭动力系统和测发中枢的纽带,承担着加排连接器及排氢点火系统测试、控制和指挥的工作,是为低温推进剂加注、泄回和排气提供安全通道的重要桥梁,张维星就是连接器分系统的指挥员。
   张维星身上与生俱来带着河曲人的那份纯粹和不服输,工作中他是出了名的认真和敢较量。但在前不久的一次发射任务中,却让他感到惊心动魄。
   发射前3分钟,一级氢加排连接器解锁。可是当指令接通后,4个解锁信号却迟迟没有返回。作为连接器指挥员的张维星,当时脑海里迅速思考着是否要执行应急预案。
   执行1次氢加排解锁的应急预案意味着会耽误整体发射流程1分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启用的。整个测发大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张维星的座位,“完了……完了……”有人已经发出阵阵叹息。
   大约12秒后,第1个解锁信号传回来了。过了8秒,第2个信号和第3个信号传来,但很快操作台又归于沉寂。
   01指挥员下达了“终止程序”的命令,但张维星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还是坚持再等等。他只能一搏,但也在心中做好了最后的抉择。27秒后,最后一个信号终于到来。
   到了!报告“氢加排解锁好”,随后01下达程序继续口令。故障排除后的那种喜悦,让他终身难忘,敢较量的气魄也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所幸,此次“探火任务”中,火箭连接器系统进展非常顺利,所有流程连接有序,操作精准,张维星在其中功不可没。
  
   “暖心”的供配电管家
  
   测量系统作为火箭的“听诊器”,负责全箭所有遥测参数的采集和监测。来自晋城的宋志斌就是子系统供配电的岗位负责人。
   供配电岗位100多个插头和20套参试设备,宋志斌都熟记于心,清楚地知道每台设备的功能和机理。工作之余,还总是能看见他虚心向前辈求教、查阅资料的身影,被同事们称为最努力的“电管家”。
   这个“电管家”除了能吃透设备外,在应急处置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在一次测试中,宋志斌作为主操作手正在配合测试,可不久后,地面电源电流值突然有些变化。宋志斌迅速捕捉,意识到可能是模块功率切换出现了异常,当即向上级反映核对。果然,技术总体通过对采集到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锁定了单机故障,迅速完成了处置。
   任务中,因供配电岗位的特性,宋志斌他们要经常配合各系统测试,有时忙起来,连饭都忘了吃。为了尽可能让团队里的年轻人得到充足的休息,他每次在管路吹除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总会主动安排年轻同事休息,留下自己完成后续的收尾工作。这一幕,大家都看在眼里,亲切地称他为最暖心的“老大哥”。凭着自己的岗位业绩和生活中的“暖心”,宋志斌的名号被同事们越叫越响。
  
   “顶得上”的空调岗位幕后人
  
   火星探测器构造精密,对温湿度和洁净度要求很高,空调系统需要24小时不间断保障。90后阳泉小伙郝志伟就是空调系统冷冻站岗位负责人。
   在任务期间,为确保探测器环境达到要求,关键流程得以开展,作为负责人的郝志伟一点也不敢马虎,他和搭档已经连续坚守岗位百余天。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碰到的麻烦事可不少。7月是海南雷暴的高发期,一天夜里,雷雨天气导致岗位市电中断,在及时恢复供电后,系统却无法自动控制。如果不及时供冷,厂房温湿度就会快速升高,将会影响航天器的使用和稳定性。
   时间异常紧迫,郝志伟立刻决定手动启用。在搭档的配合下,他按照应急预案,有序实施每一项工作,终于使机组再次运转了起来。那一晚,为了避免设备再出状况,郝志伟一宿没合眼。
   还有一次例行巡检时,发现水泵压力数值明显偏低,他迅速判定管路可能出现了漏水。一番排查后,果不其然,末段管路连接处松动,发生了泄漏,他及时排除了故障。漏水的地方,距离测试设备仅数米远。
   “因为岗位的原因,我看不见火箭和探测器,陪伴我的只有漫长的夜晚和轰鸣的机组。但只要探测器顺利升空,我的心里便会多一份成功的自豪。”这是郝志伟对火星探测器最深情、最贴切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