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7月08日
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黎峪村支部书记马俊峰

民情民意了于心振兴家乡不懈怠

  青春微记录
  
   马俊峰 1990年出生,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黎峪村支部书记。大学期间,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大三就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在2012年12月(大四)成为一名正式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接过老师颁发的党章的同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合格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报记者 钱进
  
   2017年,马俊峰回到家乡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黎峪村担任村支部书记。任职两年多以来,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的思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抓党建带脱贫,抓村务服务群众,圆满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让黎峪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顺利脱贫摘帽,为该村的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梦想回村创业 改变家乡面貌
  
   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马俊峰一直在浑源从事石材加工工作。2017年村级换届选举时,在乡党委的召集下,他毅然回到家乡许堡乡黎峪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
   黎峪村位于云州区许堡乡南部,册田水库南岸,翠屏山下,距离县城3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是全区位置最偏远、经济最落后的村庄之一。全村在册有239户538人,常住村91户201人。
   任职两年多来,马俊峰在上级党委和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的思路,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抓党建带脱贫,抓村务服务群众,带领黎峪村先后实施了黄花产业及设施工程、危房改造、饮水灌溉、经济林增效、乡村提升、污水处理、旱作农业以及集中养殖场项目等工程,以较高的群众满意度迎接第三方评估验收,顺利脱贫摘帽,圆满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政治任务。
  
  产业发展多元化 增加村民收入
  
   “我上任之初,村集体经济薄弱,我认为贫困村要发展,支部书记必须走出去,打开局面才有发展。”马俊峰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他发挥自己多年搞绿化工程熟人多、门路广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广交朋友,宣传村里的资源优势,吸收各方面的资源和能量为村里所用。
   在产业上,马俊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小康的主战场。为老百姓早日脱贫,他响应政府号召,带头成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峪林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种植黄花297.4亩。在去年雨季较长的不利条件下,他外出请来陕西客户,在村里定时定点以较高价格收购百姓黄花,保护了群众种黄花的积极性;他还积极向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到了新建黄花晾晒设施及冷库项目,解决了黄花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作为书记,马俊峰还带领老百姓种订单优质旱地西瓜600亩,积极联系天津北京客户,驻入该村收购西瓜,使种植户亩均收入2000元,创下该村西瓜种植收入历史新高。
   “由于我们村集体没有经济林、村属地界内无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集体经济基础发展空间小,导致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虽然我们村里有一部分电力铁塔占地收入和光伏分红,但怎样‘从输血到造血,提高村集体收入’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马俊峰介绍说。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通过招商引资,将大同市中元神经酸科技有限公司引入该村,将集体闲置的2000亩山坡地以每亩每年100元的价格流转给中元神经酸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观光采摘农业元宝枫,使该村集体经济稳定年收入20万元,从而解决了村里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
  
  多渠道助力脱贫改善村容村貌
  
   为了摸清村情民意,马俊峰白天在乡里、区里开会,跑项目,晚上回到村里利用休息时间搞家访,进农户大门,上群众炕头,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定期不定期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研究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思广益谋发展,让他对班子建设,群众生产、生活及民情民意做到了然于心,为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马俊峰积极向乡政府及区里申请,为够条件享受低保的老百姓申办低保,达到应保尽保。为村里16户老百姓申请危房改造,让老百姓都住上了安全的房子。为了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他积极协调大同市水务局,经过多方努力,省水保局立项为该村再打一眼农田灌溉机井,总投资20余万元。
   今年,马俊峰又争取到云州区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投资152万元,新打灌溉机井两眼,修下地砂石路两公里,并完成全部配套,使村里80%的土地全部上水灌溉。
   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在乡村提质固定资金的前提下,马俊峰积极向上级反应争取,又跑回资金180万元,使村容村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去年9月份,他争取到区环保局的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63万元,现工程已全部竣工。为改善村容村貌及扩大村民的养殖规模,今年,他又争取到区畜牧局的集中养殖场项目,新建2000平米场地,为早日让家乡大变样奠定基础。
   针对村里年龄大的及收入偏低的贫困户,马俊峰和班子成员经过开会研究,在村里安置了多个公益岗位(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治安巡逻员、政策宣传员),使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同时,他带领村民发展有机旱作农业2600多亩,争取到上级农业部门扶贫资金60多万元。
   黎峪村的秧歌戏有400多年的历史,但是一直 “养在深闺人未识”,马俊峰经过多方奔走,成立了黎峪村“秧歌剧团”,聚集团员30多人,并在媒体朋友的帮助下,使这一文化瑰宝走出大山,重获新生。同时,马俊峰积极争取区文化局拨款4万多元,为剧团配备了各类演出乐器及演出服装。目前,村里已经排演了十多出传统剧目,且正在向上级文化部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
   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马俊峰一直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为乡村振兴的黎峪梦而不懈努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