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1月29日
长治市沁源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

好政策让百姓看得起病

  本报记者 孙梦钊 程锐
    长治市沁源县是县、乡医疗卫生体制一体化改革工作的省级示范县,2017年10月,我省119个县(市、区)全部推开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县域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提前实现了一体化改革全覆盖的目标。
   改革一年之久,记者跟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媒体走基层”团队来到沁源县调查。为减轻重大疾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切实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该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肾病透析患者治疗费用全免;“兜底”保障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得起病……
  享受政府医疗补贴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敢来看病看得起病。”见到记者时,正在沁源县医疗集团第二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的郭先生感慨不已。郭先生两个礼拜平均要做透析5次,以前他得去太原、长治做治疗,一次就得七八百元,还得有家人陪同。现在,他在本地就能做治疗,免去了自己和家人的奔波,更重要的是透析的费用全都免了,一个月只需花200元左右的药钱就足够了,这对原本经济不太富裕的他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据该院血液透析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3月份起,凡是本县户口的肾病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除医保报销外,个人自费部分也将全部免除。目前该院有8台血液透析设备,接受免费治疗的患者已有32人,二期新的病房也已建成,近期将投入使用。新的病房会增加到12台设备,可以做到服务50名患者。这样,沁源县患有终末期肾病患者就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外地接受治疗了。
   根据全县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增长比例,原血液透析室的场地及设备不能满足全县尿毒症患者的医疗需求。2017年8月,沁源县委、县政府已批准,由县财政拨款450万元重新选址修建规范化、高标准的沁源县血液净化中心,投资197万元购置设备、扩充病房、培养学科带头人。血液净化中心的张宏主任告诉记者:“我上周刚刚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017年2月,沁源县委、县政府针对特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出台了 《关于印发沁源县重大疾病重点保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实行了在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本县户籍患者,透析费用全部免除的惠民救助政策。针对建档立卡户,除农合医保报销外,个人资费部分直接免除。截至目前共常规血液透析41人,透析次数10821次,总透析费用约4328400元,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等报销费用约2933560.50元,兜底保障透析费用约1394840元。药品总费用约825558.48元,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等报销费用约595482.96元,兜底保障药品费用约230075.52元,生活补贴约89060元。
  家门口接受省级治疗
    沁源县的大病普惠政策,不仅仅对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免费,也对肿瘤患者进行了覆盖。
   “今年6月,我在县医院做了个胃癌手术。当时,请的是省肿瘤医院的医生马晋峰。”当日下午,在沁源县人民医院,前来复查的郭喜民告诉记者,出院时曾问过大夫,自己要花多少钱。当时,结算窗口的医务人员给他看了一张单子,只见上面清楚地标明,他住院所需的费用总计27970.3元,通过城乡居民医保报销20490.83元,国家大病基金报销 1067.36元,省“136兜底”政策报销4355.79元等。由于他是建档立卡户,最终个人应付的 1073.15元被全免了。
   医疗集团把山西省肿瘤医院的专家请到老百姓家门口进行手术治疗,让老百姓不出门一样享受省级专家的治疗。沁源县健康扶贫政策中,对于患有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贫困五保户患者,在县级医疗机构实施手术时,县医院要聘请市级以上专家前来就诊,同时费用由所在医院垫付,最终由县财政承担,非贫困户也只需花很少一部分钱。
   截至2017年底,沁源县人民医院共外请专家肿瘤手术61人次,手术会诊费达232000元。
   在沁源县,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占到贫困家庭的三分之二。为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沁源县把健康扶贫列入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为所有贫困人口代缴新农合参合费和意外保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重特大医疗救助“三覆盖”,在县级医疗机构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县、乡医疗机构对特困患者治疗费和生活费实行全免。
  下乡巡诊从未中断
    在灵空山镇中心卫生院影像室内,医生正在进行一个骨折X光片的诊断。“这是县医疗集团支持建设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诊断过程会被实时传送至县人民医院,如遇疑难病例,可进行及时确诊。”沁源县医疗集团院长黄向东说。
   1964年3月,沁源县人民医院组成了“流动医院”,常年深入偏僻山庄为群众防病治病。那时条件艰苦,驴车拉着医疗设备下乡,然后搭建一个简易的棚子作为手术室。即便这样,县人民医院下乡巡诊的传统从未中断,且历久弥新。上世纪80年代,下乡开展计划生育“四术”,培训农村赤脚医生;90年代,下乡为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帮助乡镇卫生院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在推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后,沁源县人民医院派出专家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托管,坚持下乡巡诊。当天在灵空山镇进行下乡巡诊的医生介绍,医生会根据每次在乡镇的坐诊情况延长在乡镇的坐诊时间。
   沁源县大力弘扬60年代沁源“流动医院”精神,推动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双下沉”。县医疗集团先后下派医务人员2300人次,进村入户、定期巡诊,转诊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患者184人;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医疗水平持续提高。投资1300余万元启动建设县、乡、村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成远程影像中心(PACS)、远程检验病理中心 (LIS)、远程心电中心、远程会诊培训中心、云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EMR)、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P)、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家庭医生手机APP等,并成功接入“健康山西”预约诊疗平台,成为长治市首家全面上线该平台的县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