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1月20日
晋中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

以市带县强“龙头”惠民患者

  本报记者 孙梦钊 程锐
   2017年12月,由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联合晋中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榆社县医疗集团组建的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揭牌成立。
   通过近一年的发展,作为省定贫困县的榆社县,坚持“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信息互通”的原则,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极大改观。
  集团组建
    2015年5月,晋中一院与榆社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三年内,该院门诊人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药占比逐年降低,业务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较 2016年的增幅在19.2%,出院人数和手术台次也在增加,在门急诊的帮扶力度和合理用药方面的指导起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住院患者的外转率还是比较高,导致手术人次变化不大。
   最终,在多方调研、分析、讨论、研究,晋中市决定先行先试,着力探究医疗龙头与贫困县医院的纵深发展关系。2017年12月,由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联合晋中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榆社县医疗集团,正式组建起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
   集团组建后,晋中一院又分步骤制定了相应的工作举措与目标。在四年时间里,即到2022年,实现榆社县人民医院门急诊达到30万人次,出院人数达到1万人次;手术达到2000台次;药占比降到30%以下;百元耗材控制在20元以下。基本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65%的患者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目标。
  强化科室
    今年4月初,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初步拟定实施;4月15日,晋中一院任命检验科主任赵俊平为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榆社县人民医院院长,检验科主管技师王宏具体负责协助进行行政管理。
   他们派出管理人员,高年资医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帮扶。5月份,晋中一院出台紧密型医联体帮扶计划,继续派出高年资医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务、护理、药学、院感、管理、财务、信息系统等专业进行长期及短期帮扶。
   医院的医疗、护理管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已有很大改观。对口支援医师固定每周两次门诊,他们利用专业优势,对基层医疗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具体的工作包括:病历的书写、规范化用药、积极参与业务查房、病例讨论等,从进驻县医院到现在,组织业务培训20余次。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晋中一院派出神经内科、呼吸科、泌尿外科、CT室、普外科、皮肤科、口腔科、妇产科等专业的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疗帮扶团队进行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计划在帮扶期间从手术带教和新技术的开展等方面有所突破。近期,在晋中一院的支持下榆社人民医院建立了血液透析中心,开展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胆囊切除、疝气修补、膀胱镜检查以及前列腺气化电切除术、宫腔镜、阴道镜检查与治疗。
   晋中一院从病人需求出发,对妇产专业进行重点帮扶。针对榆社妇产科患者外转率较高的现状,他们派出妇产科孔卫京主任每周四下午、周五全天到榆社进行帮扶,派经验丰富的退休主管助产师赵峰长期返聘到榆社县人民医院,帮助妇产科的发展。
  惠民患者
    半个月前,62岁的榆社县郝北镇郝北村村民田改花(化名)因腹痛,到榆社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田改花患有胆囊、息肉、阑尾炎三种疾病。过去,遇到这类棘手患者,医院要么让其转至上级医院,要么开刀手术,前者费用高,后者痛苦多。
   好在这次有晋中一院普外科专家“坐镇”。榆社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孙景春说:“以前做不了腹腔镜,现在有了专家,不仅患者可以享受这种便利,我们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
   一个腹腔镜手术,解决了田改花的三种病。不仅减少出远门看病的舟车劳顿,还节省不少费用。记者了解到,田改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当地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她个人只需支付300元;即使是普通患者,也只需要一万余元。
   尤其是榆社县人民医院肾透析室的建立,解决了尿毒症患者“外出看病不方便”“报销比例低”等问题。
   晋中一院副院长郭卫梅介绍,截至目前,已有四批共计45位市级医生赴县医院帮扶,每周两次门诊,剩余时间都在基层科室参加日常诊疗、指导工作。
   无论是市县乡还是县乡村一体化的医改,最终目的在于将“输血”变“造血”,让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将90%的患者留在基层,也是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之一。
   据了解,晋中一院目前有31名医护下沉在晋中市各县(区)医疗机构帮扶,其中19人在榆社。
   此外,为加强学科建设,晋中一院专家团队还对榆社县人民医院的学科进行结构性调整,在院内实行内科二级分科,新增神经内科、呼吸内分泌科、心肾内科等临床科室,解决患者精准就医的同时,提高医生的专业诊疗水平。据了解,晋中一院还将对发展较好的学科加大扶持力度,在床位、人员和经费上重点投入,发展强项,扶持特色,并创造条件使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不断拓展医疗服务领域,使之尽快成为医院及县域学科领域的权威。
   焦亚楠是晋中一院神经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到10月底,她已经在榆社县人民医院整整待了4个月。这4个月里,她与晋中一院神内科专家一起,按榆社县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将神经内科从原先的大内科中分离出来,一点一滴,从无到有,建起了科室,配齐了人员,建立了制度。“做好神经内科的二级分科,不仅扩大了病种,也使得常见病的诊疗更加规范,有利于对患者的精准识别,高效救治。”焦亚楠说,下一步他们还将着手发起“红手环”心动,并着手进行“卒中基地”建设。
   “补短板的周期可能会有点长,但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通过补短板、强基层,真正助推分级诊疗的全面落地,让贫困地区百姓共享医改红利。”采访结束时,晋中一院副院长郭卫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