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1月02日
【聚焦大学校长论坛】

深化改革 加强新时代师资建设

  本报记者 郭丽菲 田凤凤
    近日,2018大学校长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最后一个分论坛内容。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4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以及担当主持人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围绕如何依靠深化改革,来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痛点,展开热烈讨论。
  兴国必先强师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于是,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所面临的痛点、难点也很多。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看,当下最大问题就是怎么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他认为,大学教师薪酬待遇应该有封顶和最高限,“双一流”高校不得向非“双一流”高校挖人才。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高中伟表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有最大两个痛点,一是师范大学不姓“师”;二是中西部高校留住人才难、吸引人才难。他强调,兴国必先强师。国家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得振兴教师教育,振兴师范大学。
   要想解决当前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痛点,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刘正江认为,只有靠深化改革。
   “从大连海事大学来讲,师资队伍建设的痛点是‘该留的留不住,该走的走不了’,以及编制不够的问题。”作为行业性的院校,大连海事大学实际上一直在解决老师职业化的问题,刘正江认为,需要从几方面着手,让老师进一步成长起来。一是理念、观念问题,现在很多老师不想去做实际的活,都想写论文,做所谓的科研。为了获奖,最后课也不想上了。因此,要解决老师观念上的问题,二是机制体制改革的问题。学校办学应该有好的指挥棒,能够让老师不但能文,还要能武,给他机制体制方面的激励和保障。此外,还要加强教师培养,还要发挥老一代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激发教师活力
   高校如何培养出一流教师?高中伟认为,对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苦练教师的教学技能。
   马怀德表示,教师是教育的立教之本,也是兴教之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学校要营造一种氛围,从考核、评价、薪酬待遇各个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从而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四川传媒学院院长马洪奎认为,没有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生,要想把师资队伍建设好,从根本上要请有工作经验、立过赫赫战功的大专家到学校里来教书。给他们配备好的设备,提供好的生活条件。
   马洪奎认为,没有工作经验、专业经验,只有理论研究经验的教师是不适合做大学教师的。他说:“现在的博士、博士后不该直接来当大学的老师,统统的要到业界去训练、培养、锻炼、学习,一旦有了成绩,再回大学里当教授。这样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人才培养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对于如何激发教师的活力,马洪奎介绍,四川传媒学院的方式就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举例来说,比如三千多个县都要搞融媒体,把电视、广播、报纸统统整到融媒体,我们的知识、技术、装备、人才培养都可以奉献出来,老师在这里活儿就多了。在这种深度融合和紧密合作之中,我们的老师就健康成长起来了。
   高中伟也表示,学校所有的资源,都要向教师集中,向教师倾斜。要给老师一个学术平台的训练基地,并通过一系列好制度的安排,让老师能够安心教书育人,能够安心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