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9月06日

基础教育改革正逐步落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学校总数达49.85万所,在校生总人数约2.04亿人,较2010年的学校总数43.64万所、在校生总人数1.76亿人,均有显著提升。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改革发展任务不断取得突破。曾经被划重点的“普九”“均衡”“优质”“素质教育”“中高考制度改革”等名词,已经一步步落地。
  教育投入保障惠民生
   今年,地处京津古道北运河畔双街镇的天津市北辰区模范小学,有了漂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齐备的实验室和功能教室。校长刘文革一直希望学校的孩子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如今他的梦想逐步实现。
   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4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8.9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4%以上。
   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办学差距。《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的 “四个统一”加快推进,实现“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
   2017年,已全面实现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全国1604万名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
  教师队伍建设启新程
   教师节前,一名从教超过30年的乡村教师感慨,近几年教师待遇真是大变样,周转房有了,津贴补贴增加了。
   这得益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印发以来,教育部积极推动落实,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师第一次拿到了国家级荣誉证书,小学教师第一次可以评“正教授”,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第一次实施,各级各类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标准第一次发布……
   而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更是让广大教师备受鼓舞。
  课程教学改革重素养
  2017年9月1日,全国31个省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开始在起始年级使用统编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到2019年,义务教育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统编三科教材。
   全国140位教材编写成员、116位教材审查专家,从2012年开始组织编写,到2017年全国范围投入使用,五年磨一剑,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社会变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也一直在嬗变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0—2020年),引导中小学教育从单纯重视知识和技能向全面育人、综合育人转变,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再到普通高课标的发布,“以生为本”成为改革共识。
   如果将落实 “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比作是课程目标的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那么核心素养就是3.0版。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和落地,则意味着3.0版的具化与升级。
  招生考试制度谋新局
   2014年,为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发布后,31个省(区、市)陆续形成了自己的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2017年,作为首批试点省市的上海、浙江新高考已经平稳落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构建起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开辟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新高考改革也形成了连锁反应,传递到初中阶段,各地因地制宜,“新中考”方案也逐步落地,传导到小学阶段,推动了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系统性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从教师与学生出发,又最终回到教师与学生。其中,有坚守与继承,也有改革与创新,如百川汇流,最终共同走向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胜境。
  据《中国教育报》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