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8月22日

16年国定贫困县中阳靠生态转型摘帽

  本报记者 王跃 通讯员 王艳林
   8月8日,经山西省政府批准,从2002年起就被确定为国定贫困县的吕梁市中阳县,成功脱贫摘帽。消息一经传播,迅速在15万中阳人中引发热议。
   “收入高了,生活好了,是时候甩掉贫困户的帽子了。”近日,《山西青年报》记者在中阳县采访时,与当地干部群众畅聊,倾听他们的脱贫故事,探寻他们摆脱贫困的“黄金屋”。
  撒绿荒山种下满目清新
   “一刮风、一嘴沙,一下雨、一身泥。”这是40年前中阳的真实写照。特别是遇到暴雨天气,洪水带着山上的泥石灌进大街小巷,山脚下的房子总会遭殃,城内大街上的行人不得不卷起裤腿淌泥而行。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少“老中阳”都盼着在山上种树。
   多年来,中阳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立县、核桃富民”的基本政策。1977年10月,中阳县委发出“每个工人每年造1亩林”的号召,1400多名公交系统职工在军山大干10天,共挖鱼鳞坑42万个,整地造林2500亩,打响了中阳县绿化造林第一炮。
   依靠军山绿化的辐射,中阳县生态林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为使全县林业建设驶上规范、快速的发展轨道,1978年,中阳县正式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在近30年的工程建设中,该县坚持精规划、细组织、寻动力、求质量的建设思路,在防护林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采取政府引导、厂矿企业出资、全民义务植树、“一企绿化一山”等办法,在地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营造出一片又一片的防护林优质工程。
   2000年,中阳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和全国退耕还林科技试验点后,15万中阳儿女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退耕还林号召,在这块热土上开始了新的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16年的时间里,完成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53.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4.5万亩,荒山造林36.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大幅增加了全县的林草植被。
   40年过去了,“老中阳”盼了快半辈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满坡披绿。经过代代干群的辛勤耕耘,小树长成大树,放眼望去,云杉、油松、樟松、杨树绿意盎然,满山遍野。现如今,中阳县森林覆盖率达56.6%,是全省第一个核桃经济林、生态林全覆盖县,也是吕梁市第一个获得山西省政府命名的“林业生态县”。
   长年绿色难觅的古城,摇身一变,成了美丽宜居的林业生态新城。
  用“管”护绿 传好“接力棒”
   近年来,在中阳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一株株核桃树长势喜人,形成成片连方的经济林带,环绕着整个山脉。目前,中阳县已建成2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覆盖了65%农民,全县农民人均达到2亩。据统计,全县核桃树共涉及贫困户3865户,贫困人口1.08万人,贫困户拥有核桃树面积3.2万亩,贫困人口人均3亩。
   中阳县立地条件差,十年九旱,交通、水源是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县委、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硬化核桃林田间道路1000公里,配套旱井3000眼,使核桃林成为代代受益的产业保驾护航林。为了加强技术力量,该县设立正科建制的经济林服务中心,解决好谁来管理的问题。在财政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动员企业、机关包联共建,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并建立省、市、县三级核桃示范园40个,做好示范带动,科学推进,中阳县成为全省第一个生态林、经济林“双覆盖”县份,为子孙后代留下结银果的金山和天蓝地绿的宜居环境。
   “三分造林七分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保护农民的劳动成果。”中阳县县委书记乔晓峰在林场多次强调。为有力地保护已有的绿化成果,目前,中阳县在林区建设了防火通道、蓄水池、避雷针、瞭望塔等基础设施,为护林防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中阳县提出生态双提双增模式,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有机统一,在一个主战场同时打好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个攻坚战。通过三年时间,力争森林覆盖率由56.6%提升至60%;到2020年核桃平均亩产将达到200斤以上,争取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达到4000人,每人每年通过核桃丰产管理增加工资性收入将达3000元以上,让全县85%以上农民、65%以上贫困户受核桃益、享核桃利、靠核桃富。
  以“绿”生金 铺就“脱贫路”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山坡地,经过连片发展核桃产业,不仅绿化了荒山,还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在中阳县暖泉镇宣化庄村民王元生的核桃林中,全家人正在对核桃树进行进一步的护理,王元生说,他们村里种的核桃树,大部分都实现了挂果,年核桃收入能达到好几万元。
   而这,只是该县生态富民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7年,中阳县农民群众仅林业方面的收入可达1.3亿多元,其中,核桃生产性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1000元,为该县脱贫摘帽立下了汗马功劳。
   资源优势在生态,发展后劲也在生态。为了让全县农民真正可以“靠山吃山”,中阳县创新处理林业资源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实施“核桃富民”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释放和放大生态效应,初步构建起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城乡和谐的立体式生态产业体系,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发展新路径。
   2017年,中阳县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核桃提质增效丰产式管理“1132”模式,解决贫困户增收脱贫问题。通过核桃提质增效,核桃每亩增产30%,每亩增收500元左右。同时,利用核桃加工企业慧仁核桃有限公司和鑫旗物流公司进行订单收购,对贫困户以高于市场价一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既保证全县核桃的销售,也保证了贫困户核桃的收入。如今,核桃林已经真正成为中阳县十万农民的“摇钱树”。
   人人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经过4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中阳的山川大地发生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巨变,昔日碎石满坡的荒山变成了10万农民的摇钱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中,勤劳善良的中阳人民必将以此次脱贫摘帽为契机,在绿色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