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7月18日

毛主席为本报题写报头前后

  1965年7月18日,毛主席百忙之中欣然亲笔为《山西青年报》题写报头。
   53年来,这五个大字,引导着这张火热、激情的报纸走过一春又一春,感召和鼓舞着一代代的青年人,也让整个山西青年报社几代报人,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感、责任感,求真、向善、至美,孜孜不倦,勇往直前。
  夙愿
   《山西青年报》在1965年前使用的报名,实际也是毛主席的手书。分别从《山西日报》《中国青年报》择取“山西”和“青年报”合并而成。但用拼凑起来的题字,让山西青年报人总觉得非常遗憾。
   时任副总编的杨长青(2009年过世)曾这样表达当年山西青年报人的不甘,“我们报人的思想更为活跃,报纸办得也有特点,当时的山西日报,也派人来学习。”
   “所有的人都憋了一股劲,都想着要把报纸办妥办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编辑部提出了一个理念,就是要把《山西青年报》办成一份‘典范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报纸’。”山西青年报老报人党渌回忆说。
   1965年,让毛主席题词已经成了当年每个山西青年报人的愿望。虽然有想法,但老报人还是有些许顾虑,然而最终激起老报人行动的是1964年冬天,毛主席给河南新创刊的 《郑州晚报》题写了报名。这对于当时的山西青年报人来说是一个启发。
  起草
   敢想敢做,体现了山西青年报人独有的勇气。当时写信是首要通讯手段,“想请主席写报头,先得写封信才行啊”。文笔较好的宣传组组长党渌,成为起草信件的首选人。
   初稿中,党渌用钢笔字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文教组组长冯友道就地否决。“信还是写在一张纸上比较好,主席工作多忙啊,哪有时间看恁地长的东西啊。”给领导的汇报一定要简练,要点清楚,冯友道的意见成为报社所有人员的共识。
   “以什么名义写信”“以公函还是其他形式”“怎么样称呼更加亲切”……都是老报人讨论的重点。
   “按理说应该给主席写信时字斟句酌的,并且还得仔细研究怎样才能显得与众不同,让主席一看我们的信,就愿意给我们题报头。”冯友道说。
   相较而言,“如何称呼毛主席,是当时思想斗争最激烈的。”党渌回忆。当时,林彪已经在全国提出了关于毛主席 “四个伟大”的称号(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
   “作为青年人,我们还是想称呼他毛主席,并在前面加上‘敬爱的’,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更能体现亲切”。党渌回忆当时的争论,“后来我们也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毛主席实在并不赞同林彪以‘四个伟大’来称呼自己。”
   毛主席喜欢书写艺术,亦成为重要考虑要点。行书写的最好的冯友道,义不容辞成为挑选出的最好的写信人。“打印的文稿不如手写的真实、亲切。”
   由谁来送给毛主席,则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寄信
   1965年7月上旬,信稿寄到了华北局,综合报人的心愿,交到了梁柱手上。随信寄去的,还有三份内容、版面都办得较好的报纸。
   交给梁柱,山西青年报人亦早有计划。
   1965年7月,华北局在太原开会,梁柱作为秘书,跟随华北局书记李立三同志出席。此次会议期间,团省委和山西青年报社几位领导,已到晋祠找过梁柱,提出由山西青年报直接给毛主席写信,恳请李立三同志转呈。
   梁柱在山西青年报社工作过7年,虽然离开了青年报,但请毛主席为《山西青年报》题写报名,亦是他的心愿。
   但梁柱并没有一口答应,由他出面请李立三转交毛主席。李立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又与毛主席是同乡,由梁柱通过李立三出面请毛主席题写,这样更方便一些。并且,华北局当时没有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机构,华北局与共青团、山西青年报社没有工作上的联系,此事由李立三同志帮忙,成功的把握性更大一点。
   除此之外,其他的送信渠道,已经被报社会议全部否决。
   首先被否决的,是由团省委写报告给共青团中央,请共青团中央报告毛主席。参照1957年请毛主席为刘胡兰重题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程序。
   但是,又考虑到这个设想难以实现。因为青年报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如都想请毛主席题写刊名,就都要由团中央出面,团中央的负担太重。这个头山西不能开。
   最好的途径,还应以青年报社自己的名义,借道华北局,转送给主席。
   但令梁柱没有想到的是李立三豁达的立场。“这是件好事情,我们这是为共青团争光呢。”
   在李立三的提示下,梁柱用中共中央华北局专用信封,注明毛泽东主席亲启后,写上了“立三办”的落款。
   “恁地办,主席一定很重视的……”信封装好后,俩人会意而笑了。当时的默契,在梁柱的回忆录中,被数次提及。
  等待
   信送出去了,每个山西青年报人开始焦急的等待。
   “知道信送出去后,就一直七上八下,担心毛主席不会给题报名。”党渌说。但让他们更为焦急的,却是那一丝希望。
   但亦有人坚决相信能成。“我在当时认为题字的把握非常大。”事过多年,杨长青的语气依然不容置疑。
   “首要原因是我们的报纸办得比较好。”杨长青说,从1950年到1960年,《山西青年报》虽几经停复刊,但在这10年中,办得很有特色,既服务中心,又很具青年特点。数年来的办报中,坚持围绕党、青年团进行工作宣传,同时又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1955年,抗美援朝开始时,全国上下青年同志都积极报名参加。其时,《山西青年报》采写的山西青年如何参与抗美援朝等大篇报道,获得各界好评,时任省委书记的陶鲁笳,人虽在莫斯科访问,但专门从外洋发回贺信,对于报道大加赞赏。
   “后来,这张报纸还送给了毛主席,成为主席为《山西青年报》题写报头的依据。”冯有道说。
  题写
   最令人振奋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给《山西青年报》题写了报头。
   信发出没多久,就收到了经省委转来的毛主席的题字。毛主席在一张宣纸上题写了“山西青年报”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并亲笔回信说:“写了一张,不知可用否?毛泽东,1965年7月18日。”
   迎来毛主席的题字,报社一片欢腾,大家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毛主席为《山西青年报》题写报头,这在当时全国青年报刊中是少有的,山西青年报人怎能不感到幸福和激动呢!毛主席的题字套红见报以后,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几百万共青团干部、团员和青年,他们纷纷给报社写信、打电话,表示以实际行动回报毛主席的亲切关怀。
   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为山西青年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成为山西青年报人办好山西青年报刊的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