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7月16日
上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俊红

把缺水贫困村变成闻喜“小江南”

  本报记者 李云霞
    闻喜县后宫乡上偏桥村是一个只有860人的偏远山村,全村有261户,将近六分之一是贫困户。2017年3月,国网运城供电公司派闻喜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杨俊红做了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面对因为土地贫瘠、水源紧缺而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和村里172个贫困村民,杨俊红用一年多时间,带领村民脱贫,让村民过上了幸福感满满的舒心日子。
  给第一书记“下马威”的懒散村
    2017年是让杨俊红难忘的一年。
   这年3月,运城市公司党委选派他担任市帮扶工作队驻闻喜县后宫乡上偏桥村第一书记,任务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从那时起,上偏桥村就成了杨俊红的第二个家。
   初到上偏桥村,杨俊红循例先入户走访调查。
   一个月下来,他细致掌握了村里的情况。上偏桥村不但基础设施落后,水井水位下降严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保障百姓的正常吃水,而且村民的文化生活贫乏,没有活动平台,最让人头疼的是村民整体缺乏乐观奋进的精神状态,村党组织常年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村内情况比较复杂,派系林立,属于地地道道的懒散村。
   上任前就有人提醒过他,偏桥村又名天桥村,人见人怕,鬼见鬼愁,但杨俊红也没有料到,困难会这么多。想想自己快50岁的人了,多年工作落下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还时不时给他提个醒,杨俊红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他想起了临行前公司党委领导同他谈话时对他的期望,想到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想到了在他背后还有公司近三千名职工的支持,杨俊红咬着牙往下扛。
   在后宫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杨俊红带领村支委一班人开始了专访,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给各种问题“把脉”。一段时间后,确定了“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标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帮扶工作思路。杨俊红下定决心“上偏桥村不脱贫,绝不离开该村”,目标首先瞅准了改善民生和增加村民收入。
  84岁老党员和70岁老妇女主任的动力
    工作开展快,全靠党建带。
   身为第一书记的杨俊红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工作组进村后,先统一队员们的思想,消除队员“脱贫攻坚只是党政机关的事,与我们企业无关”的错误观念,引导大家用全力落实工作。
   对于村党组织常年瘫痪的症结,杨俊红在村里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身份亮起来,党员干部形象树起来,让党的红色旗帜在上偏桥高高飘起来”的系列活动。
   先是在全村主要街道、村委会门口、贫困户家中悬挂图文并茂的 “我是党员干部,有困难我来帮”版面。接着村里创建了“党风廉政建设”一条街、“家风家训”一条街,对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并对入党三十年以上的老党员进行授牌慰问,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这样一来,村里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84岁的老党员、老村支书赵官成祖孙三代都是党员,杨俊红引导鼓励他坚持记笔记、写心得,一年多下来,老党员笔记写了几大本,心得写了一厚沓,成为县组织部点名表扬的 “优秀党员”,也成为上偏桥村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70岁的老党员、原妇女主任赵兰珍虽然上了年纪,但一天去贫困户家里跑好几趟,从思想观念上教育贫困群众,让人们认识到劳动致富脱贫光荣,形成了以思想带动、党建引领的扶贫新格局。
  整洁新农村 运城红旗渠
   通过党建开头,杨俊红的工作很快上了轨道。
   在市供电公司领导以及村支委的大力支持下,杨俊红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开始逐一解决困扰上偏桥村多年的问题。
   首先是村里电力设施老化、电压低的问题。这方面杨俊红是专家,通过多次与市供电公司接洽,筹集近百万资金,解决了变压器的问题,架设绝缘线路30000余米,更换电线杆100余根,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的问题彻底解决了。接着投资20万元,村里大街小巷都装上了路灯,解决了村民晚上出门行路难问题。还为村里8家特困户免费改造室内电线线路。电力扶贫工程实施后,村内先后办起了农机修理厂、饲养场,扩建了印刷厂,工作队的口碑也在村民当中树立起来。
   接着是村容整治。上偏桥村绿地面积少,垃圾乱倒、环境脏乱差。杨俊红主动出面与林业部门协调,出资4万元,在村干部的组织带动下,对上偏桥村的主要街道进行绿化。同时还协助支村委争取到了县财政资金6万元,对村委会大院对面的垃圾场进行填埋、平整,建立了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乡村小花园,美化了乡村环境。
   困扰上偏桥村的另外一个大瓶颈是水。水资源短缺、用水困难始终是制约上偏桥村农业发展的难题。在运城供电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杨俊红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主观能动,协助村支委积极实施县政府已立项的以工代赈项目,依山建设了一座蓄水6万立方米的拦水大坝,可以灌溉农田700余亩,让村里的旱地变水田,被称为“河东红旗渠”。在这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面对资金难题,杨俊红与县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向市供电公司领导汇报,在投资25万元完善设施的基础上,全体职工捐款6万余元,工程终于完工,如今大坝已进入蓄水阶段。
   基础打好,接下来就是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了。杨俊红先研究国家产业扶贫政策,接着与乡镇党委政府紧密联系,在经济作物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协助村里开发建设了560多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和450多亩的柴胡等中药材园。在这个过程中,还邀请晋南地区著名农业技术专家到上偏桥村给全体村民开办农民夜校,讲解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深加工技术,每亩可以让农民增收3000多元。为了响应国家光伏扶贫发电政策,杨俊红积极奔走,在村里建成了一座由 999块光伏板组成的100KW发电站,鼓励村民入股,增加收入。发电站最终在全县第一家正式并网发电,每月纯收入过万元,不仅带着村民脱贫致富,而且完成了村内集体经济收入“破零”的硬性指标。
   治贫先治愚。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杨俊红邀请县文化部门来上偏桥村进行 “文化电影戏剧送大餐”活动,搭建了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平台,并为老年戏迷协会购置戏剧乐器,给留守老人提供了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杨俊红还十分注重文化知识输送,与运城公司协商为村里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1200余册农业、科技、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为村民素质提升助力。在杨俊红和大家的努力下,上偏桥村村貌大改观,一改以往的脏乱差,村容整洁,地肥水美,变成闻喜“小江南”。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98%,这个数字是上偏桥村百姓对工作队满意度调查的结果。
   这个数字背后包含的是工作队这个团队的倾情付出。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扶贫队全体队员吃住在村,走访落实各项工作,协调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理顺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
   老队长仇西林,战斗在最前沿压阵指挥;青年队员张洋为了扶贫工作两次推迟婚期,日夜加班加点;队员赵小明、张永泰、赵静、雷永强等都是日夜坚守岗位,全身心投入到被他们称为战役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对于杨俊红来说,还必须兼顾公司分管业务和扶贫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用他的话说:“扶贫一年多,朋友断了联系,亲戚不走动了,对母亲也尽不了孝,在女儿眼里也不是个称职父亲。”
   队员们艰辛付出,渴望的回报只有一个,就是“村民的认可”。贫困户赵红俊身患残疾,妻子有智力障碍,家中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岁大的孩子,住着土窑洞,门前都是土路和沟崖,下雨天出门举步维艰。杨俊红和工作队员每次来到他家,老人总是笑着迎接他们,热情张罗着吃喝,和见到亲人一样。“我母亲上了岁数,记性不好,可是每次看到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家里,总是一眼就认得他们。”听到赵红俊的话,杨俊红特别开心:“这就是我们帮助他们脱贫奔小康的动力。”平常杨俊红和工作队员就经常帮他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协助他们办理了低保,和公司领导给他家捐钱捐物。村里危房统建,杨俊红第一个把赵红俊报上,一直操心到他们住进了装修后的统建房。
   贫困户赵泽民没有劳动能力,妻子患有脑溢血导致偏瘫,儿子也身患残疾,属于五保户。去年,赵泽民妻子又摔坏了骨盆,住院花去了一大笔钱。得知消息的杨俊红马上为无助的老人送去了一辆轮椅。当队员张晓明把老人背到轮椅上晒太阳时,老人眼含热泪拉着杨俊红的手说:“我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书记和工作队。”
   退休教师赵保安年事已高,杨俊红在走访时发现他女儿患了肺癌住在他家。深入了解情况后得知,赵保安的女婿因车祸去世,外孙女和外孙还在上学。随后扶贫队协调为其办理了低保,并组织捐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于上偏桥村的46家贫困户,杨俊红为每家每户都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和脱贫方案。村里哪家有事、哪家有困难,扶贫队就在哪里。在医疗服务上,对原村卫生室进行完善,确保村民头痛、感冒、发烧等小病不出村;邀请541等大医院对村民进行免费上门体检,消除了村民病检难题,加强了村民各种疾病的有效防治。就是在这些形式多样的为民服务工作中,上偏桥村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杨俊红和队员们的身影。
   有耕耘就有收获。驻村扶贫一年多以来,上偏桥村的44户168名贫困户全员脱贫,杨俊红和队员的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高度评价,他们成了榜样。
   闻喜县以他们为标杆,让他们在万人大会上作报告,市县相关部门多次组织兄弟单位来村参观学习,省市各级领导多次到村视察调研。第一书记杨俊红和工作队的先进事迹也被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杨俊红被推荐为山西省优秀第一书记候选人、山西省扶贫先进个人、运城供电公司“十大感动运电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