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7月12日
来吉县克难坡

访诗怀古

  本报记者 田璐
   在临汾吉县壶口瀑布东岸,隐藏着一座山梁,名为克难坡。这里满山遍野的土窑洞,还有石头砌成的建筑,别样景致让人难忘。这里还曾驻扎着抗战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等首脑机关,为游人静静呈现了一段历史。尤其是站在山上的望河厅前,犹如复读着一册历史课本,感受这世事沧桑变化。来到此处访诗怀古,别有意味。
  深寓意
    克难坡位于临汾市吉县西北30公里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壶口瀑布东岸,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是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分治晋西南时期建的行营。
   克难坡原名叫“南村坡”,是个住有6户人家的黄土山梁。这个山头,由西向东并列和从北到南倾斜的5条沟梁组成,各梁均有一块冲积平地,或种有庄稼,或栽有桃树。
   后来,阎锡山率部分随从离开陕西宜川的秋林镇,东渡黄河,进驻吉县的南村坡。这里定为营地后,阎锡山因南村音近“难存”,故改名为克难坡,寓意克服困难。
   经过两年多的修建,终于将这个弹丸之地修建成了一座窑洞叠立,颇具规模,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巅小城,一时成为第二战区的军事重镇与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0年至1945年,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官总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曾驻扎在这里,人称“小太原”。
   在克难坡驻扎的4年里,阎锡山曾为山西制定过“物产证券”“按劳分配”“中的哲学”等一整套理论;推行过“兵农合一”“田赋市征”等改革新政;举办过“洪炉训”;召开过“古贤会议”“安平会议”等一些在山西抗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会议。
  办公地
    克难坡现存建筑有阎公馆、实干堂、望河亭、田步室、批评室、克难室、竞赛室、检讨室、真理室、忠义祠等。
   实干堂建在一新沟口,即为会议室。堂后建有一排石窑,是主持会议的办公地。堂前有广场,广场南建有洪炉台,即阎锡山每天早上举行朝会,发号施令之处。正北面建有昭义祠大厅,亦称忠烈祠,内供抗战忠烈人员牌位,以纪念抗战牺牲的将士,如抗战初期忻县陈敬棠殉难之牌位。两旁厅柱刻有两副对联,一联是:“千秋庙貌光华胄,九曲涛声壮国魂”;另一联是:“百战鼓鼙思壮士,三河袍泽仰英灵”。
   阎公馆在实干室右前方。是一排坐面向东的窑洞,共七孔。第一孔为阎锡山的两个公子所住。第三、四孔是阎锡山所居,全窑用白麻纸裱刷一新。因阎锡山不喜欢湿潮,土炕缝隙全用石灰填充又外加纸裱,以保持整洁干燥。炕桌对面摆着一列长凳,兼作办公室。有特殊公干,阎锡山坐在炕桌旁听汇报。两孔窑合并的会议室,兼作接见干部或招待来宾的处所。
   二新沟在一新沟东,沟口建有乐干堂,内驻有山西省政府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教育厅及视察委员会。
   一、二新沟之间沟下,有一大窑洞称“万能洞”,即“随部食堂”的大饭厅。三新沟居二新沟之东,沟内住有同志会干部委员会、田粮处、洪炉训练委员会和随部医院。二、三沟之间岭下有长隧道,可相互通行。四新沟在三新构之东,住有运输社和工程人员等。沟北部是庙儿岭,设有问事处,是进出克难坡的门户,有大道直通吉县城。五新沟是集体墓地。
  六道卡
    经壶口黄河边逆水而上,行至四五公里,便转入崇山峻岭的山林。在狭窄的盘山道盘旋行走一段路后,眼前会出现一个山洞。穿过这个长长的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山叠山,沟套沟,另有一番天地。很难想象,克难坡这个黄土山梁曾驻扎过成千上万人马。
   克难坡除了土窑洞外,最大的特点就是石头干砌石窑,没有一点灰浆填缝,用拱券结构,坚固支撑,至今不倒,且房间跨度很大。阎锡山调来五台石匠历经3年才建造完工,还可以防止敌机轰炸。
   根据资料显示,阎锡山根据自然地形分别将山上的六条沟梁命名为:西新沟、一新沟、二新沟、三新沟、四新沟、五新沟。之所以取“新”字为头,与其1938年6月,在古贤整军会议上强调的 “新能存在,旧必灭亡”有关联。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通过山洞就进入克难城。整个城的结构布局是以内外两道城垣构成,一、二新沟居内,是城的核心地区;三、四、五新沟和西新沟为外城。
   克难城周围设有六道关卡,东端梁顶,叫庙儿岭问事处;东北通往古贤沟叫神道要问事处;临黄河岸畔设马粪滩问事处;南面沟底叫麻库掌问事处;通往内城有东、西门问事处。
   除这六道关卡可进入克难城外,周围深渊峭壁均受各个制高点的碉堡控制,根本无法通行。
  望河亭
    抗战时期,克难坡对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其历史文化,既有军事、历史价值,又有文物、旅游价值。
   目前,克难坡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抗战时期战区旧址。2004年,克难坡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难坡的后山建有一座石亭,被阎锡山命名为望河亭。亭前石柱上有阎锡山亲笔书写的对联,上联 “裘带偶登临,看黄流澎湃,直下龙门,走石扬波,阅不尽千古英雄人物”;下联“风云莽辽阔,正胡马纵横,欲窥壶口,抽刀断水,誓收复万里破碎山河”。横批“北天一柱”。
   相传,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也曾在这里避难,后来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站在望河亭前远眺,崇山峻岭和滔滔黄河尽收眼底。在山风中,再回望克难坡四周山梁,才感到此地非寻常之地,实为“风水宝地”。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