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5月08日
两名山西籍记者十年追访汶川残疾孩子

出版《汶川十年》再现62名孩子成长经历

  作者简介
   张凡,《小康》杂志副总编、作家,与师永刚一起合著多本畅销书:《蒋介石自述:1887-1975(上、下卷)》《蒋介石与宋美龄:民国第一家庭传奇》《样板戏史记》《首败:改变亚洲格局的甲午海战》等。
   程亚铭,笔名程圣中,资深媒体人,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网、《大公报》等媒体记者、编辑、主编。现供职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5·12汶川特大地震第一批赴现场报道记者之一,持续关注灾后重建与残疾人群体。
  
  本报记者 张丽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十年前的那场灾难,让那里的6.9万余人失去了生命。
   2008年—2018年,转瞬十年。
   这十年,两名山西籍优秀记者张凡、程亚铭,其中的张凡曾是《山西青年报》的一名记者,他们跟踪采访5·12汶川地震中62名幸存下来但截肢的特殊群体,再现这些孩子十年成长历程,真实反映这些孩子的爱与怕,伤害与救治,奋斗与爱情……
   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由张凡、程亚铭力作的《汶川十年》新书出版发行。
  铭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
   汶川,距离北京约1900千米。在此之前,这个边远地区的小县城籍籍无名。是灾难,让数亿人记住了这个地方。这次地震,震中在汶川,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却是北川,整个北川县城被一座倒塌的山体压住。而北川中学,则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地震发生前,北川中学有学生2883人,教师202人。据不完全统计,地震中遇难学生达823人,大约占了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还有40名教师不幸遇难。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特大地震共造成 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十年》由小康杂志社副总编、畅销书作家张凡和阿里巴巴集团公关专家、资深媒体人程亚铭共同著作。
   图书以作者跟踪采访的62名在地震中幸存下来,但截肢的孩子的十年成长历程为切片,置入汶川地震整个庞大的灾难现场来考量,真实反映了这个特殊群体如何在社会各界团体以及个人的支持与爱抚中,面对惨痛记忆,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生理与心理的疼痛,战胜自我,从爬出来到站起来,再到微笑面对生活,并取得丰硕成果,把爱心传递的故事。
   “两座山倒下去,一座山立起来,你是不知道,那山就跟水一样。”这是一对老年夫妇向《汶川十年》作者张凡描述地震时的情形,反反复复说起的一句话。
   两位中年男子路上相遇互不作声,一人比出左手食指和中指,另一人伸出右手手掌。记者采访后才明白,这分别表示家里各有2人和5人遇难。
   这些从废墟中爬出来的折断翅膀的孩子,在破碎中成长,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疼痛,战胜自我,成就自我。有的考入名牌大学,自己创业;有的成为优秀运动员或演员;有的则回到家乡,以一名公务员的身份回报社会。
   这些孩子坚强得让健全人心疼又汗颜,他们彰显了人类的意志韧性、人性的善意和光辉,树立了新时代青年充满正能量的新标杆。
  感恩
   李晓芳,女,18岁,右大腿高位截肢;
   陈程,男,22岁,右大腿高位截肢;
   魏敏,女,16岁,右大腿高位截肢;
   ……
   这62个孩子,《汶川十年》的作者张凡、程亚铭,跟踪采访了整整十年。孩子们背后的那些“爱心家庭”,王志航、杨茜萍、戴克维……那些成长路上无数人的出手相助,不求回报的善与爱,是这些孩子得以在坎坷的青春路上逐渐成长的保证。
   这些孩子的奋斗,离不开社会的大爱与关怀。成长路上无数人的出手相助,保证了这些孩子们得以在坎坷的青春路上逐渐成长。那些在黑暗中用残损的手掌挖掘的人,那些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各方救灾人员和组工干部,十年来默默为所有伤残者免费救治、安装义肢的爱心团体、家庭、个人,细心呵护、付出辛劳的医疗人员,重建美好校园的援建者……
   十年来,灾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坚韧不拔、克难攻坚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依靠自己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抗震救灾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出现了很多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这些都成为震后重建家园最为重要的精神力量。
   “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共同让这些孩子获得资助,得以治疗康复,并读书深造。起初以为是巧合,后来渐渐明白,他们的出现是必然的。汶川特大地震把中国公民的慈善意识唤醒,在整个爱心闭环中,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这是一个大爱汇聚的时代。”《汶川十年》作者告诉记者。
  奋进
      “震后,我想得最多的是死亡。面对灾难巨大的冲击,我怀疑过生命的意义。我一直觉得,‘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死去’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当你把死亡当作活着的一部分的时候,心里也就豁然开朗。那时我也长舒一口气,算是迈过了那道坎。”张凤说。
   “曾经以为,17岁时,我会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下失去生命。现在,我坐在轮椅上,用以前从来不可想象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郑海洋说。
   张凤、郑海洋、段志秀、杨凤、王飞、李裕、刘敏、郭冬梅……这些北川中学的幸存者,在废墟下的黑暗和绝望、伤痛、惊吓中,做了10到30多个小时的斗争。在没有家长的情况下,自己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截肢,在高烧中昏迷整整3个月,再回到校园时面对异样的目光。过往10年,这些震后幸存的学生和他们同时代的90后一样,需要面对青春期叛逆、高考、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们选择站起来面对世界。
   《汶川十年》这本书恰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地震带来的灾难是不可以弥补的,但这些孩子那一张张甜美的笑脸、一份份完美的成绩单,让读者读出了乐观、坚毅和勇敢。这些孩子的奋斗事迹值得铭记在心,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永不放弃、奋勇拼搏的精神,会成为重建家园、重建心灵最为重要的力量。
   “这正是我们开始记录这段故事的初衷。汶川特大地震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也许是最重大事件。用沉痛不足以缅怀那些逝去的灵魂,我们有的只能是怀念与哀伤。但幸好,还有这些孩子。九死一生之后伤痕累累的他们,面对伤病的痛击,重新站起来直面人生,他们才有资格书写这部大书。”《汶川十年》作者表示。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