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2月27日
兴业银行太原学府支行营业厅主任曹崇荣

只有够专业 客户才能越经营越多

  本报记者 张树志
   穿着工装的她,给人一种干练的印象。进入兴业银行对于她来说,是人生一次重大的跨越,她曾在令人羡慕的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安逸,一次选择,让她和兴业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就是兴业银行太原学府支行营业厅主任曹崇荣。
   和很多金融专业人士一样,曹崇荣身上有种很强大的气场。从业五年,她对金融领域各方面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她说:“在目前金融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人的能动性或竞争力日益凸显。尽管目前为客户财富管理提供的服务还比较初级,内容也比较单一,但是要着眼于未来,提升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是理财经理或者员工个人发展的关键。”作为一名银行从业者,曹崇荣具备强烈的市场敏感性,工作效率非常高。目前,受托管理的金融资产超过七亿元。
  学习是日常工作
   曹崇荣是东北人,毕业实习的时候进了事业单位。“刚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是在单位办公室,主要负责安排会议、组织活动,都是些琐碎的事情。”虽然第一份工作只干了几个月,却让曹崇荣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培养了她在工作中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原本打算在高校做老师,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曹崇荣放弃了。当时,正赶上银行校园招聘,为了挑战自己,她报了三家银行,笔试、面试都顺利通过,最终选取了兴业银行。之后她被分到了兴业银行太原学府支行,主要从事理财业务。
   工作初期,还是新人的曹崇荣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学习。“前几日搬家整理书柜,从刚入行时的红沟靶场培训到现在,累计参加了23场带有外聘讲师或者内部讲师的培训课程。从刚开始我就要求自己,不要说什么空杯心态,每场培训至少学到两个知识点或者工作方法,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曹崇荣介绍,自己的所有的培训课程和笔记都保存着,以便随时温习。
   渐渐的,学习成了曹崇荣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她要求自己了解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以及所有的业务模式,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和对业务较全面的了解,今年曹崇荣参加总行的“兴业银行百富人生理财大赛”获得一等奖,赢得了全行员工的高度认可。“此次赛训有那么多优秀老师和同事,越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在晋级赛前,我收到来自分行32位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一个人站在台上,背后却是一个方队,真的很感谢她们。”曹崇荣说。
  客户是越用越多
   身为外乡人,刚开始并没有客户资源,曹崇荣从入行之初开始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详细了解当天的财经新闻。对于当天约见的客户和重点产品,她都要熟悉,做好准备。特别是对当天约见的客户,她还要提前做好资产检视,把产品资料备好并且熟悉掌握。为了合理安排约见客户,对于年纪大或者需要深度沟通的重要客户,她一般放在上午11点之后或者下午4点半之后,这样,时间比较充分。事务性工作她则全部在班后。曹崇荣觉得,一点就是最黄金的时间,要永远留给客户。
   2016年,她开发了一门内训师原创课程《像经营粉丝一样经营客户》。课程对客户分层管理及方法的运用都有说明。课程主要是从客户群的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搭建和深耕、交叉营销;一横基础扎实、敢于开口、把握时机、自然切入、营销禁忌;一纵链条式营销,两项产品、信用卡类、批量营销。“编大网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善于利用客户。客户是唯一越用越多的资产。我想归根结底,能得到客户的信任是理财师最大的收获,但是基于的前提是你够专业。”
   “理财经理或者说银行从业人员,需要敏锐和纳新,与时俱进。”曹崇荣说,理论上和实操两个层面,本质是相通的。在理论上面,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营销思路,实操方面,善用使用工具,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真诚地对待客户,她们就会把你当朋友。”随着维护的客户越来越多,曹崇荣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在跟客户交流时,她也会跟客户聊聊工作之外的事情,这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感情,也让她学习到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道理。
  每年都要定目标
   谈到工作多年的收获,曹崇荣说,除了业绩的提升“我很喜欢单位的工作氛围。”每年她都定目标,从不虚度光阴。
   曹崇荣常说,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弘壮丽。她做事从不拖拉,当下的事立马就去做。市场永远在变,为了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和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功课要做,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所以,每一个新产品的推出,她首先自己学习,然后再带动别人一起学习,力争做到每一款产品的特性都了如指掌、熟记于心。
   “自己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和兴业银行零售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以及配套政策措施跟得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曹崇荣说,下一步,希望自己能够再接再厉,为业务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我平时会去看书、锻炼身体,调节身心,为工作备好充裕的精力和体能。”曹崇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