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2月21日

榼山脚下 历史古镇名震三晋

  本报记者 田璐
  躲藏在灌木丛中的石马、石狮子,残垣断壁的石牌坊,还有流淌不息的沁水河,如若来到晋城市沁水县,不要错过榼山的山水美景,这里的古建筑遗存与山野村落构成独特风景,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榼山有奇特的三柏两眼井,清澈的石中泉水,还有山巅处的大云寺以及山脚下的端氏古镇,这些景致总能给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传递一种质朴的美,在历史的遗存中,放空自己,思绪蔓延。
  历史文化名山
      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城东,有一形似酒榼的山,故名榼山。此山距离端氏镇西南5公里处,海拔约2358米。榼山系太行山支脉,万山之中,榼山东面可以望见嵬山,西面与文笔峰连接,北面距孤山很近,南面离西岳神山不远。沁河从榼山山边远远流过,与阳城县和泽州县相连。
   据《榼山大云寺志》记载:“晋之地,有邑曰沁水。去沁邑之东百十里,有山曰榼山。即古端氏县治之地,今合而一于沁水也。其山介乎万山之中,联沁川,接阳、泽。高数百仞,峰峦秀耸,岩壑万重,望之如画图。然旁之山多荆棘杉芑,榼独宜松与柏。抱岗环谷,如龙蛇状者,皆松柏也。”
   榼山山不大,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山上青松翠柏环绕,山下沁河悠悠,峰峦秀美,层层叠叠,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幅图画。
   据了解,榼山上只有松树和柏树,且都是白松和绞柏,这是其他山不可比的。名松柏有:三松、万松、黑龙松、掌松、灵应柏、灵之柏、纹柏、连理松柏等。榼山还有怪石清泉,垂壁石、松泉、涌泉、古柏清泉,这些奇景名传千古。
   虽然现在已是冬日,但榼山满眼的翠绿,在冬日暖阳下,俨然一幅古人笔下的水墨山水图。
  大云禅院赏夜月
      欣赏榼山的冬日风光时,不觉中已登至山顶。殊不知,脚下的废墟中,曾有一座古刹,即是颇具规模的榼山大云寺。
   据《榼山大云寺志》记载:“寺之创始无碑记可考,旧传其初为小刹。元魏拓跋氏时有僧止于此,戒律精严,为众所宗,始造殿绘像。”原寺因山名而曰 “榼山寺”,历经隋、唐三百余年不断拓展扩建,唐昭宗亲自为榼山寺赐额 “大云禅院”。寺院有甬道、三门、坊表、钟楼、中门、天王殿、大佛殿、观音堂、释迦殿、大觉殿、天王殿、天外楼等建筑相继始创,规模宏敞。据了解,大云寺的支派发展有嵬山寺、白云寺、十方禅院、铁佛寺等十处。
   椐碑文记载,在北魏初年,有一位云游的高僧坐化在阳城和沁水县的交界处,两县的老百姓争着想在自己县内建灵塔供奉他,他生前留言,死后愿葬在榼山。这位高僧的灵体抬到榼山后,山上的岩石缝里竟流出乳白色的漆,把高僧全身漆完,漆立即就不流了。修塔葬后,过了七天,仍能剃发度人,山上的和尚和老百姓更加相信这个高僧不是凡人,为他建殿画像,寺庙从此香火开始旺盛。
   虽说大云寺历代香火鼎盛,文人墨客慕名朝拜、题诗作词,甚至还有“榼山夜月”的沁水古代十景之一,只可惜一代名寺竟毁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中。
   站在山巅遐想,如若夜登榼山,站在大云禅院里听松赏月,吟诗作对,真是大雅之事。
  沁东古镇旱码头
      收起思绪,在山顶逗留片刻后,遂举步下山。紧依着山脚下是端氏镇,这里曾是沁河流域最大的古镇,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自古土地肥沃,商贸繁荣,交通发达,被称为沁东地区的旱码头,是名震三晋的历史古镇。
   漫步于古镇内,众多文物古建筑,无不显示着它的厚重。春秋时期起就在此设郡,其县治从西元至元历经一千多年时间。自唐代时,端氏镇曾调集大批民工修筑城墙,改修河道,从东部的南寨到西边的沁河岸,形成了周长二华里多的宏伟县城。城内开通了南、北大街,和隋末修建的东街连为一体,并在城的东、西、南修有三座城门。
   城镇的发展,使端氏的手工业、商贸业逐步兴盛起来,其中养蚕和缫丝历史最为悠久。据说早在唐代,在古老的东街就集中着众多的缫丝、织绢等手工业作坊。后来,那些和人们生活、生产有关的粮店、日杂店、骡马店也陆续发展起来。到明清时期,端氏已是店铺林立,商贾云连,出现了“复兴楼”“源顺祥”“同兴和”“育合昌”等较大商号,成为沁河流域远近闻名的繁华古镇。
   1947年,端氏、沁水二县合并为沁水县。可见,端氏古镇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光荣革命传统。
  阎锡山秘书建宅院
      在端氏镇,有一座古寨,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古寨还算保存完好,东西寨内分别为二三层的砖砌阁楼,周围寨墙尚存,现在南门和城墙已不复存在。这座古寨就是坪上村,漫步其间,古风犹存。
   来到坪上村,不得不去张家宅院看看。张家宅院是明朝进士刘东星的故居。张家宅院建筑群始建年代无所考证,现存建筑群为清代建筑风格。宅院由东院、西院两座院落组成,院落总大门居院落东南角,朝东开设,是牌楼式、五层斗拱。大门匾额正面上层书:“圣旨‘彤管流徽’”,匾额反面上层书“明经进士”,下层书“咸丰壬子贡张佩书”。现存门楼3座,房屋15栋,为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景德故居也在端氏镇的老西街上,此人曾是阎锡山的秘书,其父辈在清朝为官,属于当地有钱有势的大户。1934年,贾景德回家乡大兴土木建筑 “贾府”,同时整修祖茔并亲撰墓志铭。贾景德故居坐北朝南,原建为三进院,由于战争及历史原因,临街的豪华大牌楼和许多建筑已被毁。现仅存一院三排古式砖木结构的房子以及人称“贾阁洞”(后改为端氏小学)以北的一座门楼。
   从外表看,贾景德故居古朴大方,但从琉璃青瓦、斗拱相叠中,仍能显示出当年官宦人家的威严和气势。
   榼山脚下其实还有很多古寨、古村,如端氏镇内的南北二寨,坪上村的坪寨和花沟寨,还有被称为“小北京”的豆庄古村。
   从榼山到端氏镇再到古寨,一路仔细看来,倒处充满了山水、名人、历史故事与古建遗存。总的来说,想要远离喧嚣的都市,那就来榼山,这里的质朴宁静以及隐匿于古院旧街的璀璨绝对值得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