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1月27日
最美信访干部

张格平创新工作方法获全国先进

  本报记者 张帅
   提高接访效率,及时就地化解信访问题,提升信访问题化解效率,促进基层单位办理信访问题的及时精准……通过一系列的信访创新办法,长治市沁县的信访工作在张格平的带领下,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在对信访进行创新的同时,张格平在解决群众问题上,也非常用心。对于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张格平尽力去帮助,解决了猪禽指导员、电影放映员、民办教师、公职人员、征地农民、退休老教师、“两参”人员、转业志愿兵等群体大量的信访诉求,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张格平对信访工作的贡献,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2017年7月13日,张格平被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工作者。
  充实队伍
   张格平自2011年5月任沁县信访局局长以来,坚持“强班子、带队伍、强网络、抓延伸、强手段、上水平”的战略定位,通过“挂职交流、培训实践”等办法,提拔交流信访干部7人次,选拔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5批68人次,充实信访干部队伍。
   同时,他通过信访工作的 “网格化”建设,把信访工作作为基层“网格长”重要工作任务,健全了312个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格,将沁县的信访工作从源头进行预防和化解。同时通过“提升科技信访”等一系列手段,投资75万元改善网络办公条件,夯实了信访工作基层基础。
  创新方法
   在抓紧基层矛盾排查的同时,张格平对信访的接访和化解效率做出了要求。针对提高接访效率,推行了乡镇职能部门陪访候访制度,及时就地化解信访问题,避免了大量越级上访和重访问题的发生。针对提升信访问题化解效率,建立并推行了带案质询制度、信访联席会议会商制度。
   同时,沁县的信访工作还提倡通过带案质询,促进基层单位办理信访问题的及时精准。如沁县某村王某夫妇领着不满3岁的幼儿参加邻居婚礼,因看护不周,幼儿好奇误踏盖有红纸的井口坠井身亡。人民法院判决村委安全监管不到位,承担死亡赔偿金3万元,村委以经济困难为由迟迟不履行判决。王某夫妇多次上访要求解决无果,张格平就会同纪委、法院约谈镇村两级主要领导,带案质询,督促村委履行判决,上访人息诉罢访,避免了一起缠访闹访信访事项的发生。
   此外,沁县的信访联席会议也解决了许多群众问题。联席会议会商使一大批跨部门、综合性、历史遗留的信访问题上升到县级决策层面解决,避免了大量群体性和个体极端问题产生。针对信访维稳工作,在不断强化“五包一”措施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信息员”制度。如在电影放映员群体中,挑选政治性强的路某为该群体代表,多年坚持常态化疏导沟通,化解群体怨气。与军队退役人员建立代表定时沟通协商机制,力求避免群体性矛盾上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解决困难
   从担任沁县信访局长以来,张格平从接访入手,主动梳理疑难问题,扭住责任单位,紧盯办理质量,启动“领导批办、信访交办、到期追办、超期督办”,直至严肃追责的“四办一追”工作机制,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访问题化解在了基层。
   如外地民工宋某在沁县某乡扶贫工程大棚建设中不慎触电身亡,村委与工队之间相互推诿,亲属闹访,张格平就选择在现场督办,达成村委与工队各承担一半责任的22万元补偿协议,该信访事项得到圆满解决。
   针对责任主体不明确的信访积案,张格平主张采取领导包案、联席会议办案、上级部门帮案的办法进行化解。2011年至今,通过沁县县级领导包案解决150余起,信访联席会议议定解决68起,上级信访部门支持帮助解决近60起。
   特别是对于群体性事件,张格平更是主动作为。沁县106名民办教师一直因工资待遇低而不断上访,2012年,张格平推动县信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资从每月590元提升至740元。2013年底又调至990元,并形成执行最低工资的长效机制,最近又推动执行基层补贴和教龄工资,尽力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
   近几年来,在张格平的努力下,沁县解决了猪禽指导员、电影放映员、民办教师、公职人员、征地农民、退休老教师、“两参”人员、转业志愿兵等群体大量的信访诉求,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调解矛盾
   张格平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得到了许多群众的认可,近日,沁县段柳乡长胜村的冯益清就给他送来了一面锦旗。
   2011年初春,位于沁县县城附近长胜村的部分耕地被县公安局新建办公大楼和县城集中供暖两项公益事业征用。冯益清合同耕地中的2.5亩被征用,但补偿款在冯益清母亲的同意下被其姐姐代领。原来村委认为冯母耕种的土地被征收,补偿款应由冯母领取,没过多考虑合同权属事宜,故按冯母的意愿由冯益清的姐姐办理了代领手续。冯益清认为耕地已延包至自己名下,应受法律保护,补偿款应由自己领取,其母应作为家庭成员可参与分配。
   母亲得钱坚决不退,儿子要钱坚决不让。县、乡、村三级左右为难,法理相悖,很难说服当事双方。面对这一难题,张格平用了三招,就把冯益清的问题解决了。首先张格平与冯益清就事论事,直面问题。张格平多次做其工作,采取“村里出一点,县里补一点,个人亏一点”的办法,避其锋芒,击其弱点,使其勉强接受适度补偿办法。
   随后,张格平基于其生活困难,进行变通帮助。针对冯益清家庭困难的实际,信访部门帮冯益清妻子安排工作,拉近了与其的距离,稳定了冯益清情绪。
   最后张格平采取正视现实,彻底安抚的办法。针对事实上冯益清仍存在通过越级上访反映未按国家标准补偿征地款的思想问题,为彻底打消其不现实想法,避免引发共性集体信访,信访部门协调把冯益清安置在县城一家公司从事长期劳务用工。
   经过这三个解决办法,冯益清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转变,他不仅送来了锦旗,还三番五次到县信访局递送了许多关于对信访工作的体会材料。
   张格平看到冯益清的变化,打心里感到高兴。他说:“变坏一个好人容易,变好一个‘坏’人实在太难。但我们的信访工作就是将一些暂时看不清楚问题的‘坏’人变好,让他们回到好人的行列。”
  一心助学
   作为一名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张格平接触过许多困难群众来寻求帮助,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他终身难忘的两名特殊的信访群众。
   2017年9月21日上午,张格平陪同沁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田耀德接访了来自沁县故县镇得胜沟一老一小两名特殊的信访求助者。年近七旬的桂老汉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拉着身体瘦弱的孙子桂留根走进了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要求信访部门协调16岁初中毕业的孙子就读太原慈善技术学校的问题。
   桂老汉儿子、儿媳婚后生下一对双胞胎桂留根、桂常根兄弟后,就不幸离世。16年来,桂老汉夫妇含辛茹苦养育兄弟二人长大,今年兄弟二人初中毕业,弟弟桂常根因家庭困难选择考入太原慈善技术学校,享受了免费就读的优惠政策,哥哥桂留根因文化成绩不达标未能如愿。
   桂老汉因身体行动不便,老伴又常年卧病在床,家境非常困难,本想让孩子放弃学习,在家帮助年迈的爷爷、奶奶干活,但经不住邻里乡亲的劝说,又不忍心让孩子放弃未来的幸福,于是走进了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寻求帮助。
   听了桂老汉的诉说,张格平被深深打动,决定帮助桂老汉。因太原慈善学校已经开学,加之有文化考试成绩的要求,张格平一边劝桂老汉让孩子复读一年,明年早做准备,力争如愿。一边让工作人员联系教育局获知故县中学校长李建立的联系方式,深怕中学校长有为难情绪,便请求一同接访的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打通李校长的手机,要求落实桂留根复读的接访意见。当了解到孩子复读期间不能享受免除伙食费的待遇后,再次要求故县中学一定寻求相关部门落实免除伙食费的待遇,或由学校实施重点救助的办法解决家庭困难。
   接访完毕,张格平回到办公室后,又拨通了故县镇党委书记的电话,了解桂老汉的家庭困难情况,询问其是否符合并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等。将群众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张格平作为一名信访干部,诠释了信访干部的担当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这样的信访干部理应得到群众的认可。
  双向规范
   通过张格平个人的接访,解决的只是个别问题,如果从制度上形成规范来解决群众问题,将极大改善信访形式。
   为此,沁县信访局提出建立化解清单,规范乡镇、部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帮扶清单,压实基层及时就地吸附上访群众。建立排查清单,从细要求排查不稳定因素。同时对于上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积极建议相关部门依法处置,形成了依法信访的正确导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张格平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时刻提醒他对信访工作要不忘初心,一心为民解难。张格平的主动作为和一心为民同时受到了组织的认可,2017年7月13日,国家信访局授予张格平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ooter" style="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