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9月06日

90后小伙社区办国学课堂

  本报记者 高朋 徐俊斌
   “近几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9月5日,家住太原市杏花岭区半坡东街社区的张通这样告诉记者。24岁的张通在高中、大学期间就积极参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寒暑假里,更是抽出休息时间在社区开设第二课堂,坚持一年多,带着青少年学国学,从不收费。张通说,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修养身心,还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爱国学
   张通是太原人,今年24岁。2016年,本科毕业后,他又考上了研究生,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上幼儿园时,张通就在爷爷奶奶的帮助下接触唐诗宋词,上小学时已经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张通记得,上高中时,他的历史老师每周会举办一次文化论坛,喜欢传统文化的同学自愿参加,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体会。就是在那时,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爱上了传统文化。
   大学期间,张通加入文学社。一有时间,他就参与和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和几位同学还自编了社团刊物。“当时向全校师生征稿,好的诗词、散文、评论就发在社团刊物上,每期复印100份。”张通说,这段经历让他很有成就感,如今,他仍与学校社团的学弟学妹们保持联系,还偶尔投稿。
   大学四年,张通参与和组织了几十场传统文化活动,规模最大的有120人参加。两年前,张通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庙会产生了兴趣。过年期间,他就带着纸笔去现场看“红火”,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庙会原本是依托有庙的地方举行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存在了3000多年了。”张通说,在过去,许多年轻人对洋节日的热衷度超过中国传统节日,最近几年有所改善,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传统文化。
  收获多
   2016年初,张通放寒假回到家里后,社区干部就上门来了。原来,社区干部知道社区里有这么一位人才,想请张通给大伙讲讲传统文化。“这可是好事,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张通说,为了这个“差事”,他一连几天制作课件,最开始讲的都是山西的民俗文化。
   光讲还不够,春节期间,他还和居民们一起去食品街、文庙看民俗表演,让大家在现场感受。有的孩子跟张通说:“张老师,我长这么大头一次看见高跷表演,真是神了。”
   张通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十分重要,每次举办活动时,他都鼓励大家分享自己身边的孝道故事,有的孩子听着听着流下眼泪,很受感触。社区也在辖区内评选“孝道之星”,号召居民弘扬孝道文化。
   最近,张通又迷上了甲骨文,他说,每一个汉字的构成背后都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来,他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用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40510/v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