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4月21日
少年信步无疑路 满树梨花一夜开

——写给准备留学的孩子

【背后的故事】
  以身作则 与女共勉
   这是书法家刘维东先生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1969年出生的他,上学时正赶上祖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他的身上,既有前人刻苦、认真的钻研劲头,也有对新事物、新方法包容、接受的宽阔胸襟。
   一年前,女儿高中毕业,迎来她18岁的成人礼。正是那时,他决定提笔给女儿手写一封长信表示祝贺和勉励。刘维东回忆,那时,女儿决定远赴意大利读大学,主攻艺术史。女儿的决定让从事书画研究的刘维东激动不已。他清楚地记得,女儿从小就对文艺兴趣浓厚,有一次,他把几篇艺术评论摆在女儿面前,让她对比研究之后写写自己的心得,结果女儿写得很有见解,出乎他的意料。
   女儿出国前首先得过语言关,从未长时间出过远门的女儿要到北京学习一年语言,当父亲的刘维东有些担忧。女儿在北京的日子里,父女俩除了通过电话、微信交流外,还互相写信沟通。刘维东不时地给女儿寄去励志小诗,信中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层巨浪细风来。少年信步无疑路,满树梨花一夜开”就是父女二人互动的一首。他不仅希望女儿一步一个脚印把语言学好,还给女儿寄去书单,比如孔子的《论语》、林语堂的《中国人》、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他时常提醒女儿,阅读外语书籍可以快速提高语感和阅读速度,但有空时别忘了看看中国的文化典籍。
   从小热爱艺术的刘维东还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女儿。他回忆,自己打小就在纸上涂鸦、写仿影,稍大点便帮着左邻右舍写春联,在学校里出板报、刻蜡版,成长过程中,书写让刘维东获得了认可和自信,也成为他不懈努力的动力。“人的一生中能坚持做下来的事情并不多,也不需要多。”
   刘维东认为,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渐次熏陶、浸润的过程,是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 “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拥有自信和学术高度都是需要逐步积累的。“选择留学,既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提高综合能力,也会让她尽早确立一种文化担当。”刘维东说,“我们作为家长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跟父母的积极互动,而书信正是两代人之间敞开心扉交流的极好方式。”
   刘维东回忆,女儿小时候每天都会背诵诗文、写字画画,对文化、艺术喜爱的种子就是那时播种下的。如今女儿长大了,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也有了自己的收获。他通过书信把自己的建议和认识邮寄到女儿手中,希望能为女儿实现心中的理想而助力加油。 本报记者 高朋
  刘维东
   别署龙池子、闻道斋。1969年生,山西孝义人,美术学 (书法理论)博士。现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学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山西省佛教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东方美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委、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祁寯藻研究》副主编等职。
   主持、参与科研项目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历代书法珍本集成·晚清民国》;中国国家画院重点课题《当代中国画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祁寯藻的艺术世界及其历史境遇》;山西省艺术规划课题《山西碑刻书法艺术》;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国学研究项目《书学与朴学》等。
   著作有 《完全书法教程-隶书入门》、《书法鉴赏》、《美术鉴赏》、《轻松汉字》等。论文入选文化部艺术司“东方之韵:当代中国画论坛”、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第八届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在《新美术》等学术期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获教育部举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书法作品指导一等奖、中国书协全国征文三等奖、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论文二等奖。
   书法作品以金石立骨、气韵传神、书画融通为宏旨,意在兼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思想,并将学术探讨与艺术创作并置于当代语境中兼容进行,曾入选全日本书会展、中日交流展、中韩书法展、赴德艺术展等国际活动,且被中外艺术机构、国际友人所收藏。

操作方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