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为支撑 全面推进“零碳矿山”建设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刘明星 武越
近日,记者从潞安化工集团余吾煤业获悉,该公司通过技术革命完成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跃迁,传统能源基地以“零碳矿山”为支点,撬动一场绿色发展的范式革新。
在该公司零碳建设中心,零碳余吾协同管理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整合6项实时监测数据,智能识别电能、热能等高碳环节,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碳足迹精准追踪,为“设备革命”提供了数字化决策依据。
该公司自2023年启动“零碳矿山”创建项目以来,先后完成了机电设备的节能改造、瓦斯的综合利用、矿山“绿电+生态”模式的探索以及智能化矿井的建设等多项基础设施改造。
“我们从节能降耗减碳、低碳零碳供能、瓦斯利用降碳和矿区增汇固碳4个方面重点发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零碳矿山’创建模式。目前,井上运输车辆电动化比例达90%以上,为矿区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公司节能环保科科长牛华雷介绍说。目前,公司3个生产井区的瓦斯发电站均稳步推进,北风井和中央区自发自用,南风井低浓瓦斯发电并入国网,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5.7兆瓦,年发电量约98000兆瓦时,年减排量为5.58万吨。北风井实施的乏风氧化发电(供热)综合利用,年减排量为2.53万吨,被列入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今年年初,南风井投运了低浓度瓦斯氧化供热项目,年节能量约16.15万吉焦,年减排量为17765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公司鼓励各单位精准自我对标,找准节能降碳发力点,将能碳统计与日常的电能报表、云表等数据台账有机结合,统一规范,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运行管理的优化空间。完善分赛道奖惩管理办法,将各单位的用能单耗纳入分赛道考核,建立各个采掘队组的单耗管控。
“零碳矿山”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利好事情。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通过装备提升、管理优化、环节控制,压降碳排放量,以先进为借鉴,以探索分析为指导,自上而下建机制,全面推进“零碳矿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