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晋中五项重点工作提升民生健康福祉
本报记者 张云鹏
近日,晋中市委宣传部、晋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召开“见证高质量发展的晋中实践”——晋中市辉煌“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晋中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冯雨平出席发布会,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的亮眼成绩,重点围绕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防护、全周期健康保障、民生健康福祉五大方面展开说明,并就“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多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晋中市卫生健康工作历经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多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医疗服务体系质效双升方面,市级龙头持续做强,建成2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56 个市级医疗质控中心,培育3所省级、4所市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县域医疗基础不断夯实,11所县级人民医院均达二甲以上水平,7所符合国家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平遥、介休、寿阳3地入选国家“千县工程”项目;乡村医疗网底全面兜牢,114所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标,22所达推荐标准、12所达社区医院标准、10所乡镇卫生院创建为县域医疗次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二。同时,中医传承发展成效显著,11个县(市、区)均达省级中医药示范县标准;专科实力持续彰显,建成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省级11个、市级2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市级42个、市评县级9个。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晋中经验获全省推广,介休成为全国首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改革带来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强基层长效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医防协同机制,“15分钟救治圈”基本形成,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联通省级影像云平台。县域内就诊率达96.95%,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65.32%,位列全省第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51.30%,居全省前列;2024年医改监测评价获评全省第一,县域一体化改革入选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全周期健康保障实现普惠共享
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协同灵敏,市、县两级均成立疾控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实现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全覆盖;建成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市、县互联互通。同时,成立晋中市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创建5个国家级、1 个省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建成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133家、示范化接种门诊6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0%以上。
全周期健康保障实现普惠共享,生育服务方面,介休被确定为2025年地方计生协综合改革项目县,11家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实现县县全覆盖,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68个,普惠托位数10937个,占比70%;母婴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升,“新生儿一件事”线上办理全面落地,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儿科,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1.90‰、2.91‰,均低于省定目标;老龄服务多元化发展,建成26所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县县全覆盖,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80.5%,其中公立机构占比96%。
民生健康福祉持续可感可及
晋中市全面落实“一号管三天”等“六个一”便民服务,开展“我陪患者走流程”“书记院长直通车”活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达5.69万人次。晋中市被确定为全国健康影响评估工作四个重点推进城市之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78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连续5年增长,从2020年的20.14%提升至28.86%。
针对“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热点问题,冯雨平补充介绍,“十四五”以来,晋中聚焦“银龄安康”,为41.64万名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26所医养结合机构,拥有床位2059张,92所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4地开展基层医养结合试点。聚焦“幼苗成长”,筑牢母婴安全底线,创建10所儿童友好医院,327所托育机构全部与医疗机构签约,完成县级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全覆盖和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贴发放,在3地试点社区嵌入式托育,率先举办全省托育职业技能竞赛,相关经验获全省推广,打造普惠服务“晋中模式”。此外,今年还开展“一老一小”十大关爱活动,多维度提升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