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青年奋斗坐标在“家乡”
2025年山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暨“青马工程专项”志愿者培训班开班
本报记者 田凤凤
10月9日至23日,2025年山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暨“青马工程专项”志愿者培训班陆续在太原、大同、长治、运城开班,来自全省64所高校的近3000名新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各地开展集中培训。此次培训紧密围绕志愿服务实际需求,内容涵盖“青马工程”的专题辅导、我省省情与社会热点解读、志愿服务理念深度剖析及志愿者心理调试、岗位适应能力和自护能力提升的专业指导,丰富多元的课程安排有效帮助志愿者完成“身份—能力—心理”的三重转变 ,为大家服务基层“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奠定扎实基础。
2025年,山西西部计划地方项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部计划地方项目实施规模从56人扩容至3000人,并且经费全部由省财政保障。这一重大举措,既是山西坚决响应国家战略的政治担当,也是我省推动人才强省、助力转型发展的战略布局。
自今年7月份以来,3000名志愿者陆续在全省117个县上岗,大家走进乡村课堂,用新奇生动的讲解,点亮了当地孩子们求知的眼睛;走进田间地头,用专业农科知识帮农户提产增效,让丰收的希望挂满枝头;走进乡镇医院,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纾解群众病痛、普及健康理念;走进基层一线,发挥所长、用心用情帮群众化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是西部计划“实践育人”的生动注脚,更是青春成长的坚实足迹。
开班仪式上,山西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志愿者提出希望,眼里有事,做山西转型的“有心人”。要保持对基层需求的敏锐感知,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岗位的疏漏短板、转型的潜在机遇,都当作“自己的事”。胸中想事,做战略落地的“践行者”。要把个人工作放到山西转型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深刻理解我省“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战略目标。勤于谋事,做破解难题的“思考者”。带着实际困惑主动向专家请教、与同伴交流,让未来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用心做事,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工作的魅力藏在把“小事”做细、把“实事”做实的过程里,各种“用心”细节才是拉近与群众距离的关键。尽力成事,做担当作为的“实干家”。基层工作难免遇到“硬骨头”,面对语言障碍、环境不适、工作繁杂等困难,要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务求实效”的决心,把岗位任务干成、把群众期盼办成,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山西转型发展交出青春答卷。
专题讲座中,《山西省省情与社会热点专题》宣讲为志愿者“描绘”出山河晋韵,11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地理等丰富内容“跳跃”在PPT的文字间,让大家了解了山西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厚植家国情怀 练就过硬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宣讲深刻解读“现代化的历史溯源”及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并号召志愿者要提升7种能力以生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志愿者对新的历史发展方向充满信心;《志愿者安全健康指南 与沟通能力提升》宣讲帮助大家建立风险认知,提出“多重防护”的安全防护目标,并就“健康管理与医疗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内容进行详细展示,让志愿者对服务期间的自身安全和健康保障做到心中有数。
西部计划项目实施22年来,我省已累计选派11715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西部地区和省内基层一线,在乡村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健康乡村等8个专项领域的火热实践中淬炼成长、建功立业。
培训结束后,30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将围绕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领域,在全省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