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供应链”构建一体化金融体系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张志超 薛武魁
近日,记者从运城农商银行了解到,该行立足当地产业实际,探索“微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以金融科技整合资金流、产销信息流,构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一体化金融供给体系。截至目前,该行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10.3亿元。
降低综合成本 从“价格”到“价值”
盐湖区金井乡百忍堂家庭农场的300亩红香酥梨待丰熟,多年来,获运城农商银行的持续支持,授信额度从10万元提升至如今的200万元,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该行以“微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品进商超、宣传品牌、招工及果品定价等增值服务,让客户受益。
针对7大产业链(规模农业、特色制造、仓储租赁等)建立标准化机制,推出“一链一策”服务方案。如在规模农业领域,与蒙奥达肥业合作“买化肥贴息”,联合开展农业技术讲座、义诊,通过团购、引流等,将服务升级为“相随式成长”,降低各环节成本,实现农户、企业、银行共赢,推动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共创”。
扩大销售渠道 从“单一”到“体系”
去年6月,烨兴物流园区因仓库改造急需资金,该行依托支农支小优惠政策,以较正常利率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条件发放贷款,助力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推动其成功引入国药控股入驻园区。此后,该行将烨兴物流列为链核,启动仓储租赁“微供应链金融”,打造“贷款+”体系,批量获取园区23家企业信息,为6户授信2940万元。
同时,该行还推出“金融服务站+驻点服务”模式,每周四在烨兴物流园区普惠金融服务站定点办公,为其提供信贷、银商联盟、代发工资、“晋享e付”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聘任企业负责人为“经纪人”,转介可享利率优惠。还延伸高考咨询、信用卡办理、加油减免等非金融服务,助推企业融入供应链体系,实现“协同共赢”。
助推产业发展 从“相加”到“相融”
为破解解州镇水泵产业企业分散、链核小、担保难的问题,该行今年与解州镇签订1.5亿元的特色专业镇贷款协议,覆盖水泵产业从生产、加工、组装到销售、运输的全链条环节;选取新星泵业、泰达运输等多链核企业,批量授信并导入资源,提供信贷、结算等一揽子服务,形成“多链核引领”模式。截至目前,该行为72户企业授信5000万元,员工授信53户,沉淀存款1500万元,开立对公账户51户,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运城农商银行依托“微供应链金融”,快速响应链上需求、延伸服务链条,已成为区域产业链稳定运行的重要金融助力,未来将持续围绕“供应链、共赢链”探索实践,释放“小而美”金融效能,践行“运城服务最好的银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