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铺就为师路 用爱构筑教育梦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弓勇出生于1991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2019年至今在忻州实验中学任教,现担任学校2025级初一年级主任、257班班主任、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他便深知自己肩负着育人的重任,积极创新教学、深耕课堂;洞悉学生心灵、温暖陪伴成长。
完成身份转变 担起育人之责
弓勇的高中岁月就是在忻州实验中学度过的。2019年,当他研究生毕业,以教师身份重新站在这片熟悉的校园时,心中满是感慨:“‘实验中学’四个字意义非凡,它不仅见证了我的青春年华,如今更成为我逐梦的舞台。”
“刚回来时,碰到校领导和曾经的老师们,心里总有些紧张,记不清过了多久才慢慢适应身份的转变。”弓勇告诉记者,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充满了挑战。他紧跟学校“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虚心向前辈请教,努力提升专业能力。如今,257班是他带的第三届学生。
自学生入校起,弓勇便从细节处严格要求,大到班纪班风、学习习惯,小到行为规范、个人卫生,他都一一紧盯。在他的悉心引领下,257班的学生不断进步,愈发优秀。
从教以来,弓勇一直在努力,收获了累累硕果:多次获评“课改标兵”“模范班主任”“功勋教师”。他始终坚守“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用耐心、爱心与真心陪伴每一名学生成长。在他的正向激励下,班级风貌蒸蒸日上,学生成绩突飞猛进。
此外,弓勇特别注重团队合作,和同事相处得十分融洽。“能和他一起工作,我很荣幸。”数学教师陈爱荣的评价,道出了同事们对弓勇的认可。
洞悉青春心事 打造温暖班级
工作期间,弓勇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他习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敏锐地捕捉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回应需求。白天因犯错被严厉批评的学生,往往会情绪低落。他总是记挂在心,晚上查寝时,会悄悄在该生枕头下塞几颗糖果,再温柔地摸摸对方的头以示安慰。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榜样;要想正人,必先正己。”这是弓勇的教育信条。课上课下,他都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他便认真备课、专心上好每一节课;叮嘱学生遵守纪律,他便率先做到不迟到早退、提前候课,用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每天的早读课,弓勇总会提前十分钟出现在教室里,再仔细整理一遍书架上整齐码放着的他前一晚特意准备好的晨读资料——有标注重点考点的道法知识点卡片,有打印好的时事短评小片段,还有几本学生常借读的青春成长类书籍,以备学生早读时取用。
创新思政课堂 深耕德育沃土
作为一名教师,弓勇始终深耕教学一线,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与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习习惯,坚持因材施教。他立足时代背景,找准教学小切口,以“走心”的方式开展教育——善于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把原本抽象、乏味的思政课堂打造成了学生喜爱的“有知、有味”的趣味课堂。
“接到诈骗电话怎么办?”“遇到噪声污染该如何处理?”课堂上,弓勇常常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讲解,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更教会他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高效的课堂互动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动的情景教学让知识更易理解,遇到问题时的耐心解答帮学生扫清障碍……在他的课堂上,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成功的体验中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在抓好教学的同时,弓勇格外重视德育教育。他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与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借助小组对抗赛、学习互助等活动,激发大家的进取心与团队合作精神。
办公室里,俯身细致地为学生讲解难题;走廊上,轻声细语地劝慰失意的学生……有时是一个温暖的微笑,有时是一句贴心的问候,有时是一颗小小的零食,弓勇的温暖,悄然照进了学生们的青春时光。
忻州实验中学副校长赵国峰评价说:“弓勇老师工作用心、善于创新、勤奋敬业,是学校年轻教师队伍中的优秀典范。”弓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继续带着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在育人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