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9月17日
忻州一中教师郭佩风

宽严相济育英才 润物无声铸奇迹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十五载春秋,青丝渐染霜;一方教室,桃李尽芬芳。”这是学校师生们对忻州一中教师郭佩风的评价。从对个性少年的因材施教到顶尖学子的精准护航,郭佩风用智慧与大爱,书写了“连续三年培养全省前三甲”的教学奇迹。
  
  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法
  
  今年35岁的郭佩风,2011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郭佩风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师者”一词最深厚的含义——是严师,亦是慈母;是领路人,亦是知心人。
  郭佩风告诉记者: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学业上的“领路人”,更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摆渡人”。她的育人智慧,不仅体现在对顶尖学生的精雕细琢,还体现在对每一个独特个体的因材施教。
  刘霆煦是2024届优秀学子之一,起初这名学生认为成绩至上,其他方面可以通融,一度成为年级里令人关注的“管理对象”。高三下学期伊始,郭佩风与其进行了一次长达数小时的谈话。这次谈话让这名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卓越,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能驾驭自由的人,首先是能遵守规则的人。
  高三下学期,刘霆煦不仅保持了学习上的领先优势,更在纪律和集体观念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一举夺魁,完美诠释了“文明其精神”与“规范其行为”的和谐统一。
  
  精准赋能的育人智慧
  
  郭佩风的育人艺术还体现在对不同类型顶尖学生的精准施策上。对2023届全省理科榜眼周子凯的培养,体现了她“信任赋能,静待花开”的育人智慧。
  周子凯自主学习能力和规划意识极强。对于这样的学生,郭佩风采取了与培养刘霆煦截然不同的培育策略。她不过分干涉周子凯具体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而是充分尊重其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不干涉”绝非“不关心”,郭佩风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扮演着“守航员”和“资源官”的角色。她会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定期的简短交流,精准把握其学习状态和情绪波动,在周子凯需要帮助的时刻,及时提供精准支持。这种信任和精准支持转化为学生内心强大的驱动力和高度的自律性,激励着周子凯以最饱满的状态不断攀登。最终,周子凯不负众望,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守护关爱的育人初心
  
  郭佩风深知健康的体魄是完成学业的基石。当学生体检时,她总会提前备好小零食,并晾好温水,确保学生们体检后能第一时间补充能量。当她看到学生因竞赛报名集体错过饭点时,会立刻跑到校外超市,买回整箱的牛奶、面包和方便面,只为让学生上晚自习时不饿肚子。“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才有精神打好学习的仗”,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她如母亲般的细心与照拂,让学生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郭佩风认为,教育的温度在于细节,成长的过程需要仪式感。她致力于让学生的青春不止于枯燥的刷题,更充满温暖的色彩。元旦晚会上,她自费为孩子们购置各种零食,将教室变成快乐的派对现场,为高压的学习生活注入甜味剂。毕业前夕,她为每一名同学定制刻有名字的印章,寄托着“成人成才、勇于担当”的殷切期望。这些举动,源于她“快乐学习、温暖成长”的育人初心,让重要的时刻被铭记,让青春的回忆充满馨香。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的博弈。在2025年高考期间,郭佩风敏锐察觉到一名同学因担心前几科发挥不佳而情绪低落。趁着休息空挡,她送上三颗荔枝,并笑道:“吃了它,‘荔’争上游,接下来的考试顺顺利利!”这个充满巧思与暖意的举动,瞬间化解了紧张空气,及时驱散了考生心中的阴霾,让他重拾安定与自信。
  2023榜眼周子凯、2024状元刘霆煦、2025状元李子阔,辉煌的高考战绩背后,是郭佩风十五载如一日的深耕与守望。这些年来,郭佩风多次荣获市级高三骨干教师优秀示范课奖;多次获得校级常态化公开课优秀奖、优秀教案奖及优秀组长示范课奖。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连续五年荣获校级“模范教师”称号;因班级管理成果显著,连续六年荣获校级“模范班主任”称号。
  采访尾声,郭佩风感慨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梦想的守护者。前行之路,我将继续秉持匠心,静守岁月,以爱为舟,载着更多的学子驶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