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无须彩礼撑场面“新婚俗”为幸福“加分”
“我参加工作不到一年,要凑齐18.8万元彩礼,太难了。我俩夹在两个家庭中间,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今年1月初,27岁的杨敏学深受高额彩礼困扰,他和女朋友刘蕊(化名)为此发生争吵,一度影响到两人的感情。
杨敏学的老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他在石嘴山市第六中学当教师,和同村的刘蕊青梅竹马,感情很好。然而在谈婚论嫁的节骨眼上,刘蕊的父母提出要18.8万元彩礼,这成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一道坎。杨敏学工作不到一年,母亲无业,妹妹还在上学,全家的生计主要靠父亲在外打工。对杨敏学家而言,这份彩礼是个沉重负担。
1月初的一天下午,杨敏学拨通了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倾诉高额彩礼带来的烦恼。90后接线员张长江是石嘴山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13年12355热线咨询服务经验。张长江对杨敏学的遭遇感同身受,他结婚时也与女方家商议过彩礼。他想帮一帮杨敏学。经与刘蕊及其父母沟通,他了解到,刘蕊认为“被父母养育20多年,彩礼是对他们的回报”。张长江劝导说,比起钱财回报,父母更希望子女把婚后的生活过好,与杨敏学多年的感情很难得,彩礼要量力而行。经过多次交流,刘蕊想通了。
刘蕊的父母想的是,“彩礼要低了,显得我们做父母的不重视女儿,会被乡邻笑话;杨敏学婚前拿出高额彩礼,婚后才能重视刘蕊。”张长江从年轻人的角度分析道:“要相信你们女儿的择偶眼光。年轻人成家不容易,得从长远考虑。不能让他们婚前东拼西凑筹集彩礼,婚后被沉重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年轻人轻装上阵结婚,婚后孝顺双方父母,双方家庭才会更和谐稳固。”
历时20天,张长江与刘蕊的父母反复沟通,逐渐扭转他们对彩礼的固有认知。婚事终于迎来转机,两家人达成共识:杨敏学出资10万元作为新房首付,女方承担装修费用,夫妻俩婚后共同偿还房贷,彩礼则降至象征性的1.1万元。在婚俗新风吹拂下,这对新人于今年1月28日顺利成婚。
“青年婚俗改革非一日之功,当下石嘴山青年婚恋选择中出现的新风尚,正在改写过去的一些陈规陋习。”团石嘴山市委青少部部长刘高云表示,石嘴山市共青团组织将继续深化青年新风行动,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积极与妇联、民政等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和移风易俗,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为他们的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