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以家风训后人
(上接12版)
父亲说,1971年组织上决定分配他去太原市物资管理局担任一把手,但他以自己业务不熟为由推辞了。父亲找领导要求主动让贤,当了副职,任太原市物资局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5年,父亲担任了太原市物资管理局副书记、副局长。父亲在工作中从来不敷衍塞责,不耍官僚,不摆架子,不拈轻怕重,不挑三拣四,许多工作都亲力亲为。父亲这种为人谦逊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良好风范,颇令群众敬仰。
父亲经常说,自己虽然脱下了军装离开了部队,但到地方工作同样是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同样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他的初心信念一直不变。当时太原市物资局一穷二白,连办公室都是租赁的,父亲就率领职工们艰苦奋斗,想办法筹措资金,发展壮大事业,先后建起了办公楼、宿舍楼,还为单位积累了数百万元的资金。在当时物资供应相对紧缺的年代,物资局也算得上是一个有特权的单位了,但父亲带头廉洁自律,严格要求家人,从不以权谋私,更不贪污腐化。他不仅从不让家人享用单位为他配备的小车,而且当社会上许多子女都利用父母的关系上学或安排工作时,父亲却要求我们不要有这种念头,要树立靠自己的思想。因此,我家大哥一直安心在边疆工作,妹妹靠自己考试成为人民教师,弟弟们是由政府分配安排的工作。父亲总是说,党员干部就要带好头,要知道自己的职责,要尽到自己的义务,不要让群众在背后说三道四。父亲说到了,也做到了。老同志们偶尔聚在一起,都念念不忘他们那个年代那些廉洁奉公的老领导、老干部。
父亲总说他是福大命大之人,说自己能活九十多岁已经很幸运了。父亲常常给孩子们讲:“当年和我一起入伍的同村的二十多个战友——当时大家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活下来的只有四个人,我是其中之一。现在我能健康地活到九十多岁,还能享受副省级待遇,这都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我们的国家。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福了。你们更是幸福的一代,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报效祖国。”每逢节假日家庭聚餐的时候,父亲总是要在开饭前发表长篇讲话,内容都是教育儿孙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理想,要有信念,要自强不息。有时候“做报告”的时间长了一点儿,年幼的孙子或重孙子听得不耐烦,要急着动筷子吃饭,父亲还会很生气。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固执的人。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也懂得了他老人家的用心良苦。孩子们都由衷地说,是爷爷的严格要求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我们的父亲杨忠信,一个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军人!一个心系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前途命运的革命者!一位胸前挂满军功章却从未居功自傲的普通老干部!一位贯以家风训后人、必以赤心报家国的正直老前辈!
父亲去世后,送别父亲时,我们自撰这样一副嵌名挽联,以表达后辈儿孙对他的怀念之情和深深敬意:
忠贞报国,戎马一生树前贤;
信义为本,流芳百世泽后人!
摘自《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红色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