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9月03日

负荆请罪 将相和的家国大义与兄弟情深


  今天我们来聊聊“完璧归赵”后发生的故事及由此诞生的一个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据《史记》记载,廉颇晚年曾驻守赵国西北边境,今山西境内仍留有“廉颇屯兵台”遗址。山西民间也有谚语“寿阳冷,人心热;错能改,似廉颇”,寓意“知错能改、自省担当”。晋中地区更有“负荆戏”民俗,孩童以麻绳缚背芦苇,扮廉颇叩门谢罪,传承直面错误、敢于担当的精神。“负荆请罪”以“自省”为刃剖开人性弱点,诠释了“知耻而后勇”的华夏风骨。廉颇的“负荆”不仅是个人勇气的觉醒,更折射出三晋文化中“家国一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如山西高平古碑所刻:“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志在社稷,万民同仰”。
  此故事以黄土高原的浑厚为底色,将“直面错误”的勇气融入山河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和合共生”精神的重要注脚。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