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艺术沃土 为乡村教育添彩
本报记者 李茹霞
暑假期间,山西科技学院设计学院“匠心筑梦”实践团的21名师生奔赴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画笔为犁,在享有“东方古堡活化石”美誉的北留村深耕艺术沃土,为乡村教育添彩,为文化传承续脉,谱写了一曲青春与乡土交融的时代乐章。
丹青作犁 唤醒校园活力
实践团抵达后,迅速行动,结合校园教育属性反复推敲,最终锚定 “阳光运动·逐梦少年”主题,对北留中心学校操场围墙的200余平方米墙体进行彩绘:篮球少年腾空若鹰击长空,足球小将劲射如流星破晓,跑道剪影挟风疾驰,整幅运动长卷与远山相映,让静态的砖石迸发出动态生机,为校园注入永恒跃动的青春基因。
实践中期,该学院党委副书记吉育峰率各级领导对队员们进行了慰问,并举办了座谈会。学生代表分享了“用画笔点亮乡村”的实践感悟,吉育峰赞扬队员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勉励他们“将艺术深植乡土”。
语言是联通心灵的桥梁。队员们将北留剧院作为“流动推普站”,绕口令挑战妙趣横生,情景对话再现生活场景,自创宣传手册搭起心桥,队员们以亲切方言打开心扉,用标准普通话示范引领,剧院内老人、孩童争相跟读,推普行动在轻松互动中消弭沟通壁垒,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凝聚力。
古韵新创 激活文化基因
为深挖本土文创资源,队员们深入探访文脉圣地。海会书院的松林间回荡着师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铿锵誓言;“中国比萨斜塔”舍利塔前,凝神记录塔身倾斜的美学密码;琉璃塔下,捕捉光影流转的瞬间;细究68名进士的勤学典故,从陈廷敬等先贤足迹中汲取文创灵感。
皇城相府门前,“迎圣驾”非遗展演拉开帷幕。队员们将镜头聚焦仪仗服饰的蟠龙纹样,手绘古建斗拱的力学精妙,系统构建起传统元素向现代文创转化的素材库,让千年文脉在设计图纸上获得新生。
七日耕耘,在用画笔丈量大地、以专业反哺乡村、以匠心浇灌乡土的旅程中,队员们将“强国必有我”的誓言刻进心中。未来,他们将继续执艺术之笔,在更广阔的乡村画卷上书写新的匠心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