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志愿者“益”起行动 弯腰守护汾河清澈
本报记者 郭丽菲
8月17日,“捡起一片垃圾,收获一河清澈”的嘹亮口号响彻太原汾河河畔,近百名环保志愿者迅速集结——身着工装的企业职员、背着书包的高校学子、牵着孩子的亲子家庭,来自不同领域的他们,共同拉开了 2025“益起行 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太原站)”环保公益活动的序幕。
多方聚力 守护母亲河成共识
此次活动在共青团山西省委社会联络部、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指导下,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太原市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山西省办事处承办,并得到了联邦快递、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太原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多家单位的共同支持。
“汾河是山西的主动脉,守护汾河就是守护城市命脉。”启动仪式上,主持人深情呼吁志愿者,“以行践知,让今天的弯腰拾捡化作明日的习惯传递,让每一次微小行动都能激荡起守护河流的 ‘涟漪效应’。”真挚的倡议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中华环保联合会公益部负责人王甲佳介绍,自2017年起,中华环保联合会携手地方环保组织、学生团体、爱心企业及知名人士等社会力量,共同发起“益起行,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活动。至今,该活动已吸引200余家组织机构参与,覆盖10万余人次。参与者从身边河道着手,通过走河巡查、清理垃圾等切实行动,传播环保理念、打造守护品牌,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坚实的社会力量。
启动仪式上,志愿者代表方家煦宣读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并带领全体志愿者庄严宣誓,承诺以实际行动争当河道守护使者,践行水环境保护责任。
科普打卡 讲好母亲河故事
当日8时30分,志愿者们兵分三路,奔赴3公里长的责任河段,展开“地毯式”清洁行动。弯腰、拾捡、分类、记录……塑料袋、烟蒂、纸屑等垃圾被逐一清理。行动中,大家还不忘用镜头捕捉河岸生机——水鸟掠过水面,菖蒲随风摇曳,黑藻在水下浮动,10余种动植物的身影被记录下来。“原以为只是简单的捡垃圾,没想到边走边学,竟体验了一把‘公民科学家’的乐趣。”志愿者申佳玲兴奋地说。
河岸栈道上,3处精心设计的互动科普打卡点串联成一条 “沉浸式”生态走廊。在“见·守护之旅”回望汾河治理历程,于 “寻·多样汾河”发现生灵之美,再到“想·生态答卷”写下绿色愿景。三站联动,让志愿者们深度了解母亲河的 “前世今生”与未来期许。集齐打卡印章的志愿者,现场动手制作 “汾河生态瓶”——将亲手采集的河水与净化石装入可降解瓶中,寄托“让清水长流”的美好寓意。
“今天不仅让河岸更整洁,更将环保的种子播撒进每个人心中。”志愿者高逸轩在活动总结会上动情地说。活动中还诞生了15名 “市民河长”,他们将接受水质快检、岸线巡查等专业培训,成为守护汾河的常态化“生态哨兵”。
据悉,“益起行 益起动”项目年内还将走进全国更多省、市,持续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社会动能。正如一名志愿者在社交平台上的感言所传递的信念:“每一次俯身,都是献给母亲河最温柔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