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乡土践初心 履职为民显担当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在忻州市定襄县邱村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于艳军既是扎根乡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省、县两级人大代表。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
政策法规的传播者
作为人大代表,于艳军努力做好政策法规的传播者。他不仅自己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且定期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为了让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他还经常走村入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政策法规,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发布政策法规解读内容。
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人大代表行使权力的重要途径。每次会议召开前,他都会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准备议案和建议。在会议期间,于艳军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发表见解,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上,于艳军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出《关于建立玉米保护价格的建议》《关于“持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建议》等,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针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等民生问题,他提出《关于将禁止焚烧秸秆改为限制焚烧的建议》等,推动了一批民生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采访中,村民向记者这样描述于艳军,“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群众的矛盾纠纷和诉求,主动参与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于艳军告诉记者,在处理村民之间的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问题时,他坚持公平公正、依法依规的原则,深入了解事情原委,耐心倾听双方意见,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讲法律,积极引导双方协商解决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于艳军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逐步形成了产业化运营传统农业、链条化发展现代产业、信息化实施田间管理、市场化运作农产品加工、精细化提升农村颜值的发展新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户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近三年连续破百万。2022年2月,邱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2023年12月,邱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于艳军坚持深化拓展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格局,通过村党支部领办,鑫宏瑞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具体运作,与村民签订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的方式,集中连片,机械作业,统一管理。运营“双薯”种植项目,规模化种植马铃薯、红薯1030亩。
依托种植业,他积极探索发展智能育苗大棚、仓储加工、农机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完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构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体系。他带领全村建设了45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车间。以组织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为依托,投资近70万元购置各类大型农机具及配套设备,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全方位农机服务,实现村民轻松增收的同时,提高了村集体收入。
引进农业产业化技术,建设占地3250平方米的蔬菜集约化育苗高质量保暖塑料智能大棚,采用全自动温控设备和无死角高压微雾喷药系统,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为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在村内各街巷安装72个监控摄像头,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庄全方位实时监控、有效管理,并逐步搞好村级信息处理与发布用工等服务。
为实现农产品附加增值、提高利润,他推进与广东的薯片加工厂达成合作协议,以特色“双薯”种植为载体,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依托交通区位、自然禀赋优势,发展观光、休闲、采摘等新型农旅项目,让游客体验田园采摘、民宿居住的乐趣;积极探索建设集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同步交易等的新型业态,降低村民销售成本,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
此外,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在现有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五化”基础上,美化房屋庭院,对墙角进行绿化处理,栏杆上种植景观花卉盆景,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村落景观,精细打造“美丽庭院”,以小家之美推进邱村内涵品味再提升。
制度优势的践行者
去年,邱村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给60周岁以上不享受特殊补贴政策的普通居民给予每人320元医保补贴,并依年龄划档给老年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福利补贴。针对进村道路里程长、夜间照明不足的问题,村委统筹规划,在进村主干道两侧和村东路安装了66盏太阳能路灯。今年7月起,给村里30多位老人每天上门送午饭。
村委干部高定康向记者们介绍,自己同于艳军搭班子已经有有两届了,一路走来,他见证了于艳军出资几百万元为村里办事。在于艳军的不懈努力下,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于艳军表示,从村党支部书记到省、县人大代表,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未来,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书写更加精彩的履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