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8月18日
山西林草十年绘新卷

青山绿水映三晋 绿富同兴惠民生


  本报记者 郭丽菲
  
  8月15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举行新闻通气会,全面展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全省林草系统践行“两山”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就。一幅生态持续向好、绿色动能澎湃、惠民效应凸显的壮美画卷,正在三晋大地徐徐铺展。
  制度筑基,守护山河有“长”效。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林长制落地生根,全省4.09万名林长履职尽责,6道省级总林长令为生态保护注入强劲动力。《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构建起坚实的林草法治屏障,“林长+检察长”创新执法模式获得国家层面推广。
  山河披绿,科学植绿成效显。全省上下持之以恒推进国土绿化,年均造林超400万亩。“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2100万亩,人工造林面积连续三年领跑全国。随着太行山吕梁山修复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深入实施,沿黄19县及省直林区已实现基本绿化。截至2023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22.22%,超额完成年度增长目标。
  精准提质,系统治理增底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年封育未成林、抚育森林各百万亩;退化草原治理超360万亩;洪洞汾河湿地成功跻身“国家重要湿地”,填补省内空白;防沙治沙2133万亩,晋北古长城沿线筑起绿色屏障,治沙成效稳居全国前列。
  严守底线,资源保护筑平安。构建“天空地”立体监测防灭火体系,重点林区防火应急道路超4800公里;年均防治林草有害生物300余万亩,成功抵御松材线虫等重大疫情入侵;森林督查震慑有力,违法使用林地面积持续下降。
  和谐共生,生物家园更繁荣。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臻完善,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取得突破;272处保护地优化整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以褐马鸡、华北豹为旗舰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卓著,88%的物种得到有效庇护,珍稀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绿富同兴,产业振兴惠民生。林草产业蓬勃发展:干果经济林1800万亩,林下经济647万亩,花卉产业11.78万亩。依托“三大旅游板块”,111家国家森林康养试点串联成10条精品线路。2024年全省林草产值突破715亿元,“十四五”年均增速超6%,生态价值转化跑出加速度。
  改革赋能,科技添翼活力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题 “四问”,省级方案引领全国。涉林审批全面优化,办结提速近3个工作日。森林保险参保面积3.17亿亩,风险保障超3181亿元。科技支撑同样强劲,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14个,审(认)定良种391个,实施国省推广示范项目180多个,推广优良品种60多个、林草技术80多项,林草适用技术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省直林局主力军作用凸显。9大省直林局以占全省9.6%的林地,培育了28%的森林面积和46%的蓄积量。“百场带千村”行动带动226个国有林场助力6.7万群众增收2.91亿元,成为绿富同兴的排头兵。
  展望新征程,山西林草将继续以“右玉精神”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绘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山西新图景,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之花在三晋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