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8月18日
灵丘县公安交警大队青年突击队

交警变“浇警”暴风雨中淬炼“荧光黄”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暴雨如注、群众被困……面对汛情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危险隐患,连日来,灵丘县公安交警大队青年突击队驻守在受降雨影响严重的唐河大峡谷等路段,通过沿线巡逻检查、增设警示标志等措施,对过往车辆进行安全警示并护送滞留车辆,保障车辆及人员的安全。针对强降雨导致的道路落石、树木倒伏等情况,青年突击队不畏艰险,齐心协力清理道路障碍,保障道路畅通,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荧光黄”疾驰 与暴雨抢时间
  
  当气象预警的红色信号划破宁静,灵丘县公安交警大队青年突击队的 “荧光黄”响应机制瞬间激活——指挥中心指令闪电般穿透工作群,车库内引擎轰鸣,装备清点声、安全扣锁紧声急促交织。队长的指令清晰有力,突击队员迅速奔赴汛情发生地。从指令下达到车辆驶出营区,全程不过瞬息。
  速度的背后,是严密的辖区责任网。突击队队员如星点般分布在各中队,一旦“家门口”汛情告急,他们总能以最优路线闪电出击。这份“快”的底气,源于队员心中绘就的“活地图”——日常巡逻中,每一名队员早已将自己所在中队辖区的路线、路况、地形地貌等主干线绘就成了一张交通网络图,道路中的排水口、易堵点、泄洪口等都在这张图中,有明显的标志物。一旦险情发生会第一时间找到安全路线,利用反光锥筒为涉险车辆、人员开辟一条安全通道,借用交通指挥棒做警示,形成警戒线,确保车辆不驶入险情区域。
  
  暗夜逆行者 暴雨中的荧光屏障
  
  责任与担当,常在灯火阑珊处闪耀。今年6月19日深夜,暴雨倾盆。振华街一车库告急:违停车辆死死堵住大门,雨水即将漫过门槛吞噬库内货物!凌晨1时20分,巡逻队员张海军、马骏接警即动。街道已成泽国,警车寸步难行。他们果断呼叫支援,驾驶皮卡车破浪前行。挪车、封堵、抢险……在没膝的积水中,荧光服成为绝望中最醒目的希望。货物保住了,车库安然无恙。
  这份“荧光黄”的坚守,是无数个人小家的托付成全。突击队里有夫妻档,妻子同样扎根基层。汛期排查不分昼夜,孩子只能托付给邻居,或独自在家守望。一名队员坦言:“汛情就是命令,顾不上家里了。”义无反顾的背后,是“大家安,小家才能圆”的朴素信念。
  
  以锐气补经验 以热血筑堤坝
  
  作为一支青年突击队,“年轻”是他们的鲜明特质。充沛的体力与耐力支撑着高强度连续作战,创新的火花在危机中迸发——社交媒体实时路况播报,成为引导群众避险的“空中哨所”。“年轻人脑子活,学东西快,社交媒体用得好,关键时候能救命。”一位老队员评价道。
  但年轻也意味着经验尚需沉淀。突击队深谙“新老相济”之道,实战中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化身“定盘星”,现场封控、险情研判,处处是传帮带的课堂。而青年队员的锐气与活力,也在一次次冲锋中淬炼成钢。
  在防汛最吃劲的时刻,团队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连续作战十几个小时的队员,总会被战友默默替换下来;后勤同事顶风冒雨送来热汤热饭,暖了胃更暖了心。更令人动容的是警民之间的“双向奔赴”——执勤队员毫不犹豫将雨衣让给受困群众,自己淋在雨中指挥。一辆轿车突然停下,车窗内扔出一把雨伞,随即消失在雨幕。风雨同“伞”下,一句“坚持住,我们在一起!群众就是后盾!”让所有疲惫化为无形。
  “人民警察的誓言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心里的责任。”支撑他们无畏向前的力量是什么?是警服承载的“人民至上”誓言,是守护家乡父老的骨肉深情。
  很多队员的家就在辖区,在他们看来,保护堤坝就是保护自己的父母孩子。更重要的是,当你看到老党员带头走进水里清堵点,年轻辅警咬着牙扛沙袋,群众自发送姜茶时,这种相互激发的勇气会让他们忘记疲惫。“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整个城市的守望,这种被需要、被信任的力量,比任何动员令都更能让人冲锋在前。”一名队员的话道出了共同心声。
  
  磨砺“荧光黄”智慧照亮未来防汛路
  
  创新工作方法,青年突击队由劝导员、司机、巡逻队员联动编织的预警网络,将险情扼杀于萌芽。面向未来,他们目光如炬:无人机汛情监测、空中喊话、警情快送……科技赋能,将有限的精锐力量精准投送至最需要的地方。
  风雨砺剑,青春当燃。灵丘县公安交警大队青年突击队以“荧光黄”为甲,以担当为刃,在每一次与汛情的较量中,淬炼着守护生命的硬核力量。当警报再次响起,那抹跃动的荧光,必将继续穿透雨幕,筑起最让人安心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