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 实践活动诞“青春名片”
本报记者 李茹霞
近日,团晋城市城区区委携手西街街道团委、东街街道团委等单位,组织在城区实习实训的6名湖南大学学子开展了“印象城区 青春筑梦”暑期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城市肌理,用创意激活历史文脉,将程颢书院、西街玉皇庙、景德桥等10处地标凝练成一组创意明信片,为城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团队采风深入城区汲取灵感,每周召开线上分享会,在革命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地的烽火记忆里,在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的层林叠翠间,用镜头与画笔采集城市DNA,让历史厚度在交流碰撞中愈发清晰。
进入8月设计攻坚期,学子们的专业技能点燃了创意火花。程颢书院组以水墨铺陈千年文脉,缀以几何色块焕活讲学场景;景德桥组在石拱沧桑肌理旁展现其承载的百年风雨,让明清建筑精魂与现代美学深度共振;西街玉皇庙组将飞檐斗拱幻化为金色流线,使古代建筑在极简设计中重获新生。从长江支队纪念林的苍松翠柏,到南大街市井生活的烟火画卷,传统元素与渐变色彩、数字笔触深度交融,方寸之间尽显“一图一故事”的创作初心。
“历史不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而是可触摸的设计语言。”团队队长白一凡感慨道。26天里,学子们完整实践文化产品孵化全流程。制定计划时唇枪舌剑,实地调研中翻山越岭,设计攻坚时挑灯夜战。团晋城市城区区委负责人表示,这些凝聚湖南大学学子智慧的明信片将化身城区“青春名片”,在文化活动中展示传播。
当程颢书院、景德桥的古朴遇见数字绘画工具,革命旧址的红色基因碰撞现代AI艺术,南大街的夜市融入插画语言,这场青春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谱写了校地共育人才、青年赋能文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