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求职能力实训营交出“亮眼答卷”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郑锁平 赵圣杰
在“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新政策背景下,太原市积极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营工作,探索提升求职者就业竞争力,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其创新经验在全国求职能力实训工作交流会上作为典型案例引发关注,通过机制创新、师资培育、课程升级、就业联动的“四维模型”,实现了培训就业率与雇主满意率“双90%”的目标,为青年就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系统解决方案。
制度设计 构建多维度就业服务生态体系
2024年3月,在全国推进青年求职能力实训工作的同时,太原市将青年就业列为 “头号工程”,建立人社部门牵头,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将实训工作纳入年度就业重点任务,出台《太原市求职能力实训项目试点工作方案》,任务分解至10个县(市、区),形成“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属地落实”的格局。
截至目前,实训精准覆盖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累计开设25个实训班次,培训学员近1000人。实训后,学员就业观念明显有所转变,就业质量得到了结构性改善。
硬核师资 锻造专业化职业指导“明星团队”
太原市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培训师领学+讲师跟学+实战研学”模式,构建多层次师资培养体系。
据统计,目前已组建一支35人的骨干讲师团,含省就业服务局两名国家培训师,累计开展40余场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说课等方式提升讲师授课与职业指导能力,打造出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专业化队伍。
沉浸式课堂 创新场景化求职能力培育模式
基于对青年就业需求与市场岗位的深度调研,太原市构建“生涯规划—求职认知—求职实战—职业素养—职场礼仪”五位一体课程体系,融合互动研讨、角色扮演等多元形式。邀请企业HR担任模拟面试主考官,提供全真场景化指导;组织学员走进知名企业开展“职场体验日”,通过校友分享强化职业认知,提升岗位适配能力。
开营前,运用专业测评工具为学员打造个性化就业档案,明确职业方向;课程中,根据学员情况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如针对简历短板开展专项辅导;结营后,连续6个月跟踪就业进展,定期回访,提供新岗位推荐和求职建议。
学员蜕变之旅折射培训质效
郝熠军是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农村两后生”,在职业学校学烹饪后,面对职场忐忑、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等问题一脸茫然。政府免费的求职能力实训营为他打开了高质量就业的大门。
简历撰写课上,老师将烹饪理念类比到简历设计,教会他用精准语言突出特色和经历。他把“能够精准把握火候,根据不同食材特性调整烹饪时长”转化为 “具备出色的细节把控能力与灵活应变思维”写进简历,发现厨房经验是职场竞争优势。
模拟面试与真实路演让他从容应对面试问题,临场处理突发事件让他感受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技能+实训”培养模式让他实现从职场迷茫到明确就业方向的蜕变,现已入职北京荷花泰管理有限公司。
郝熠军的成长经历是太原市求职能力实训成果的缩影。未来,太原市将以创新课程、多元教学、贴心服务、专业师资和显著成果,持续精进求职能力实训营工作,为更多求职者点亮就业之光、筑牢就业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