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赋能清廉 清廉惠及民生
本报记者 陈彤
8月14日,记者从太原市万柏林区了解到,万柏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廉政建设深度融合,以“阵地为基、文化为桥、治理为要”的工作思路,推动廉政理念从文件文本走向日常生活,从机关单位延伸至基层末梢,构建起“实践赋能清廉、清廉惠及民生”的良性循环,让清廉之风吹遍大街小巷,让廉洁种子深植群众心田。
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而具有 “群众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天然优势。万柏林区充分盘活现有资源,以全区1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骨干,串联万亩生态园廉园、区廉政教育基地、廉洁书屋、清风滨体廉洁文化广场等特色空间,形成“15分钟清廉教育圈”。该区在社区广场打造“清风长廊”,用漫画解读党纪法规;在老旧厂区绘制“廉洁墙绘”,以故事还原初心使命,让群众茶余饭后抬头可见、驻足能学、遇事可议。
针对辖区国企职工集中的特点,南寒街道、和平街道文明实践所联合太重、西山煤电等企业开设 “车间微课堂”,邀请老劳模结合亲身经历讲“廉洁从业经”,让机床旁的闲聊变成警示教育;在兴华街道、下元街道,“庭院宣讲队”“板凳宣讲队”用晋语方言讲解身边清廉案例,把“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
以文化为媒,让清廉基因融入群众日常。万柏林区组建“晋剧廉洁小分队”“社区快板队”,把典型案例改编成《拆违建里的廉洁事》《清风拂万家》等地方戏,在公园、小区广场巡演90余场,场场座无虚席,让群众在喝彩声中受教育等。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清廉建设成效看得见、摸得着。针对物业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领域的廉政风险点,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清廉议事厅”,组织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通过“群众提、大家议、共同管”的模式,推动“群众参与式”清廉建设。
如今,万柏林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让廉政建设从 “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从“机关内部”走向“全民参与”。既以文化浸润涵养廉洁风尚,又以治理实效守护群众利益,为“五区”建设注入清廉动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一幅“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