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活动探寻产业振兴新路径
本报记者 王立英 通讯员 温俊杰
近日,中北大学“晋知力行”实践团走进吕梁市汾阳市、晋中市平遥县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走进山西沙棘汁生产基地,清新的果香扑面而来。据讲解员介绍,沙棘在山西的山坡沟壑里生长了千百年,如今成了“生态富民果”,沙棘汁生产已形成“种植基地+加工车间+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太行山区农户增收。
汾阳市贾家庄是新世纪乡村振兴的“新典型”。漫步贾家庄,绿树掩映,碧水绕村郭,生态治理造就了宜居环境,集体经济根脉深植,催开产业兴旺繁花。实践团成员深度探访了村史展览馆、工业文化创意园等地,学习文旅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的经验。
在汾阳市汾酒文化景区,实践团成员仿佛走进装满酒香的时光匣子,千百年的故事都浸在酒液里。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酿酒流程,品尝了玫瑰汾酒、白玉汾酒和竹叶青酒等,深刻体会到酿酒不仅是手艺,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
走进碛口古镇,黄河奔腾的涛声裹挟着千年商埠的记忆;古街老巷中,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窑洞式商铺的砖雕木刻诉说着晋商走西口的传奇;站在黑龙庙前俯瞰,黄河与湫水交汇的壮阔尽收眼底,仿佛仍能窥见当年商船云集的盛景;轻抚老宅斑驳的土墙,在晋陕民歌的余韵中触摸到黄河文化与晋地民俗交融的脉络。
平遥古城作为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让实践团成员沉醉其中。漫步古城,票号里的算盘声似在耳畔回响,镖局门口的旌旗仿佛仍在风中猎猎作响,县衙屋顶的飞檐翘角载着旧时规制,民居的雕梁画栋刻着市井烟火。实践团成员驻足推光漆器作坊,看匠人以指尖为笔、漆色为墨在木胎上创作;寻访平遥牛肉老铺,闻着醇厚肉香,听掌柜细说百年卤制秘方里的匠心坚守;与非遗传承人围坐交谈,了解老手艺如何在现代语境下破圈,深刻体会到传承的重量与希望。
“生态富民果”助民增收、生态治理助力振兴、“古今对话”体会传承的重量……在这片充满历史韵味与发展活力的土地上,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另一种可能,坚定了以青春之力服务地方发展、助力国家建设的决心。